近年来,昌邑区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服务保障群众、畅通诉求表达、排查化解矛盾“三条主线”协同发力,探索构建综治中心“12345”工作运行体系,实现纠纷化解从“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从“解决得了”向“解决得好”转变。
多中心相融为一,推动区域治理一体化
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纠纷。有了烦心事,上哪里解决才能不需要东奔西跑?只需进一扇门,即可办理信访、纠纷调解、法律咨询等事项,这是如今昌邑区综治中心给来访办事群众的最直观体验。
为构建“一中心统筹、多中心合一”的定分止争大综治格局,昌邑区按照场所融合、功能融合、效果融合的原则,对区域内的各类中心进行整合,各相关部门采取整驻、常驻、随叫随驻等方式入驻区综治中心,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多调”联动,着力打造功能集成、高效有序的“矛盾纠纷终点站”。
打通两个通道 推动服务群众便捷化
昌邑区综治中心提档升级后,集矛盾纠纷调处、信访接待、诉讼服务等功能为一体,消除了多元解纷壁垒,打通了线下服务群众的通道。在线上,借助覆盖全域的三级综治网络,利用远程视频开展远程调解,打造矛盾纠纷化解的“快车道”,让群众“走访”变“网访”。
另外,综治中心通过城乡基层治理数字化指挥平台,对矛盾纠纷类型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分析研判,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极大提升了城乡基层治理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搭建三级联动组织架构,推动平安网格全域化
综治中心是平安建设的重要平台,是社会治理的“大脑中枢”。为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综治网络,昌邑区建立“区级指挥、部门发力、网格响应”的三级联动组织架构,打造“全链条”解纷体系,让“大脑中枢”运行更加流畅。
为抓好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化解,该区持续推动乡、村两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推进行业力量下沉网格服务基层。区综治中心还创新建立“政法+网格”工作模式,选配法官、检察官、民警、律师和法律服务者进网格,以法治思维和方式推动多元化解工作依法、规范、有序开展。
紧盯四个关键节点,推动多元解纷高效化
为推动矛盾纠纷高效化解,昌邑区综治中心紧盯科学分类、精准分流、访调衔接、递进解纷四个关键节点,让多元解纷更顺畅。
他们将群众诉求,按照法律咨询、纠纷调解、诉前调解、信访等
完善五步接访机制,推动诉求办理规范化
为推动群众诉求办理的规范化,昌邑区综治中心实施“接-转-办-督-评”五步工作法,对群众诉求实施闭环式办理。
群众来访后,工作人员快速接单,紧接着精准分流,派单给相关功能室。功能室即接即办、即办即回。对长期未化解、未反馈的诉求,由区级领导带头包保督办。诉求解决后,引导群众对中心工作进行评价。
一体化运行,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纷,提档升级后的昌邑区综治中心,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可解可感可及。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进一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提升解纷能力和工作质效,让综治中心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沿和服务民生的主阵地。
—————————————————————————————————————————————————————————————————————————— 来源:吉林市长安网 初审:孙剑波 复审:于兰 终审: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