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直击执行丨“情理+法理”高效化解纠纷 被执行人当场履行11万现金

直击执行丨“情理+法理”高效化解纠纷 被执行人当场履行11万现金

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2025年06月27日 17:04吉林

我已经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马上还钱。近日。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执行案件。执行干警通过情理+法理高效地化解了纠纷,双方当事人当场握手言和。

20226月,吉林市某科技公司与吉林省某工程公司达成合作,约定科技公司向工程公司供应作业设备。合作中,科技公司按照约定完成供货,工程公司却未按约付款。3年内,科技公司多次通过电话、微信催款,对方均以工程发包方未结算、项目资金链断裂为由拖延,后期甚至避而不见。20255月,科技公司无奈将工程公司及负责人诉至吉林高新法院,要求其支付拖欠货款、利息共16万余元。经法院主持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工程公司分期支付剩余欠款,调解书生效后,因被告仍旧未及时履行,原告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中,执行法官通过网络查控,未查找到工程公司及其负责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便多次通过电话催促履行,但被执行人置若罔闻,并认为人在外地,法院无法对其强制执行。执行法官掌握工程公司负责人确切住址后,随即前往长春,开展执行工作,并在长春某小区找到本人。面对执行法官的突然到访,被执行人仍旧怠于履行,表示目前企业经营困难无法履行义务。

面对僵局,承办法官精准发力,展开了一场长达三个小时的双向释法调解。一方面,法官向被申请人清晰阐释了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将面临的法律后果,严肃告知其法律权威和诚信底线不容挑战;另一方面,考虑到被执行人当前的实际困难短时间内难以筹集全部资金,法官也耐心做通了申请人的思想工作:工程公司目前经济确实紧张,如果能适当放宽时限,给他一个缓冲期,反而更有利于他履行还款义务。法官情理法结合的沟通,触动了双方。被执行人这次一改以往消极躲避的态度,积极与执行法官、申请执行人对接,并主动给付11万元欠款,并表示后续将尽所能偿还剩余欠款,这一积极态度为双方和解打开了大门,当场签署和解协议。通过执行工作人员对案件后续的跟进了解,被执行人信守承诺按约定如数履行了还款义务。

吉林高新法院执行局始终秉承情理+法理相结合的原则,力争办理好每一起执行案件,灵活运用调解方法,积极寻找情理法理的切入点,有效化解双方当事人的矛盾纠纷,推动案结事了。


来源:执行庭

初审:韩   冬

复审:常晓巍

终审:王   斌

吉林市高新区长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