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地方动态
地方动态
循线追源明是非 辨法析理破僵局


近日,长春市宽城区人民法院在办理某公司与47家企业买卖合同系列案件时,聚焦争议焦点、深挖案件本源,通过释法明理厘清事实、精准研判化解症结,推动该系列案件妥善化解,切实保障了涉案企业的合法权益。

2020年至2024年,原告某商贸公司等47家供应商陆续为被告某公司供应米、面、油等货品,双方交易方式为赊销。交易过程中,收货数量核对、货款金额统计等事宜均通过被告方提供的线上结算系统完成。2025年,因被告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无力按时支付拖欠货款,47家供应商在多次协商无果后,陆续将其诉至宽城法院。

在案件审理阶段,被告始终未到庭应诉,而原告仅能出示买卖合同及发票,无法提供被告方签收货品及对账单。经办案法官进一步核实了解,双方长期依赖被告专属线上结算系统办理签收、对账等核心交易手续,被告拖欠货款失联后,该系统被同步关闭,原告无法登录提取关键交易数据,案件审理一度陷入僵局。

为查清案件事实,办案法官通过多方排查梳理线索,最终联系到被告派驻长春的留守工作人员张某,并第一时间对其进行约谈。约谈中,张某坦言,受网购冲击等多重因素影响,企业经营持续承压,旗下多数商业连锁门店已停业,面对众多供货商的货款主张,企业暂时无力一次性兑现。针对这一情况,办案法官一方面立足案件事实展开释法析理,详细解读相关法律法规中关于合同履行、债务清偿的明确规定,另一方面向其阐释诚信经营对于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引导其认识到主动承担责任是化解纠纷的根本路径。经过长时间的沟通疏导和思想动员,张某最终同意向企业负责人汇报案件情况。此后,被告方在一个月内陆续向法院提交了47 家供应商的供货明细及对账凭证。

收到明细后,法官团队随即对双方证据进行逐项核实比对,发现被告提供的账单与原告主张的货款金额存在数百元至数千元不等的差异。为确保纠纷妥善化解,办案法官再次逐一约谈各原告,详细告知案件进展情况,耐心解释对账差异的形成原因及核实过程。各原告对法官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表示认可,均理解并接受核实结果。最终,该系列案件依法作出判决后,双方当事人均服判息诉,未提起上诉。

案件办结后,办案法官并未止步,而是针对案件中暴露的交易风险,向各原告开展普法教育,重点讲解买卖合同履行过程中关键证据保存、交易流程规范等实操要点,提醒其防范类似法律风险。参与普法的商户们纷纷表示,此次诉讼不仅维护了自身合法权益,更学到了实用的法律知识,今后将高度重视交易风险防控,规范证据留存流程,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至此,这47起买卖合同系列纠纷得到彻底解决,既有效化解了经营主体间的矛盾冲突,又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了司法动能。

分享到:
吉林省长安网
吉林省长安网

主办单位: 中共吉林省委政法委员会 吉ICP备10201797号-3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