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三实”强根基 “五化”提质效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以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这事拖了好几年,没想到综治中心很快就帮我们解决了!”看着到账的“水田改旱田”补偿款,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某村村民终于放下了悬了6年的心。

这起关乎数十户村民生计、涉案两家煤矿企业共计拖欠村民120余万元补偿款的纠纷得以顺利化解,是双阳区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以来,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一个生动缩影。

2024年初以来,双阳区委政法委以打造基层治理新引擎为目标,扎实推进区综治中心实体化、实战化、实效化“三实”建设,以“党委统筹破壁垒、机制创新强闭环、数字赋能提质效”三个关键点为牵引,探索形成了运行机制闭环化、诉调对接法治化、法律服务专业化、专业调解权威化、基层治理精细化的“五化”工作路径,实现了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基层治理效能与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党委统筹破壁垒:综治中心成矛盾化解“主阵地”

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与完善的硬件支撑。双阳区以党委统筹为核心,从空间布局与资源整合两方面发力,为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双阳区委专题研究、部署、推动,双阳区原综治中心完成全面改造升级。如今,1000平方米的中心内,“一厅+N室”的功能布局清晰明了:一楼“一站式”接待大厅里,综合服务、法律援助等10个窗口一字排开,群众在这里能找到解决各类问题的“对应窗口”;调解室、仲裁庭、速裁庭、行政复议室等专业功能室相邻而立,刚提交诉求的群众,转身就可以使其遇到的矛盾纠纷进入调解环节。二楼指挥调度中心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数据平台与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系统实时运转,屏幕上跳动的画面,实现了对全区社会治安动态的24小时监测与精准调度。

除区级综治中心全面改造升级外,双阳区同步推进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8个乡镇(街道)的综治中心,标准化矛盾纠纷调解室、法律咨询室随时待命;155个村(社区)则通过“一室多用”,把办公场所变成了群众家门口的“解忧站”。

为了打破部门壁垒,双阳区综治中心创新采用“集中办公+协同联动”模式:法院、公安、司法等核心部门人员常驻,住建、自然资源、人社等部门轮驻,区调解协会、心理咨询机构等社会力量也加入进来。52名常驻工作人员实行单位与中心双重管理,明确岗位职责与业务办理时限,让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能“有人接、有人办、依法办、办得实”。

机制创新强闭环:从土地纠纷到合同争议,矛盾化解有“妙招”

“没想到5天就拿回了设备和租金,比打官司省了太多事!”今年4月,刘某某看着“失而复得”的施工设备,对双阳区综治中心的纠纷调解效率连连称赞。

2024年8月,刘某某因施工需要,与孙某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约定租用孙某闲置房屋,空闲区域可临时存放施工物品。今年4月,孙某突然以“堆放物影响生活、有安全隐患”为由,禁止刘某某使用场地,还索要额外费用。双方协商无果后,孙某将刘某某赶出房屋,扣留了施工设备。报警调解失败后,刘某某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双阳区综治中心。

双阳区综治中心收到相关材料后,立刻启动先行调解机制,安排调解人员联系双方当事人,并现场勘查,摸清堆放物实际情况。随后,调解人员多次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交流,终于促其达成和解:刘某某3日内搬离物品,孙某退还多余租金。

从收到刘某某相关材料到纠纷顺利化解,双阳区综治中心仅用了5天时间。这样的高效调解源于双阳区综治中心围绕矛盾化解全流程打造的闭环管理体系。

该中心制定了24项覆盖矛盾排查、受理、研判、督办的运行机制,基层干警、网格员、楼栋长常态化开展“拉网式”排查,使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土地权属等15类常见矛盾无所遁形。据统计,2024年以来,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152件。

此外,双阳区综治中心还整合110非警务警情、12345热线数据,建立矛盾纠纷数据库;通过定期研判,精准识别高风险矛盾:村民杨某江因土地纠纷扬言“制造命案”,综治中心立刻向山河街道制发黄色风险预警函,督促提前介入;村民敬某波的土地征收纠纷升级,奢岭街道收到工作提示函后,第一时间跟进化解。

双阳区综治中心还创新“清单流转+动态追溯+跟单督办”模式,为每起纠纷建立“化解档案”。今年初以来,办结率达98.5%。

司法衔接方面,双阳区综治中心依托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构建了“人民调解+司法确认”“诉讼调解+司法速裁”双轨机制。2024年初以来,诉中调解矛盾227件,司法速裁案件1025件,司法确认案件自动履行率达95%。

针对群众法律服务需求,双阳区综治中心整合行政复议、人民调解、法律援助中心等资源,组建由律师、人民调解员构成的专业团队,提供“线上+线下”法律咨询服务,已累计解答咨询300余次,办结法律援助案件76件,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6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针对劳动争议纠纷,开辟“快立、快调、快结”绿色通道,受理案件38件,调解成功率达50%。

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精细化治理同样亮点纷呈。双阳区齐家镇发生一起因离婚引发的“赡养+土地权属+土地发包”纠纷,镇综治中心联合司法所及时介入,顺利化解:王某带小女儿改嫁后,将前夫家的承包田使用权对外出租,儿子张某出狱后,要求母亲归还承包田使用权及4.5万元承包租赁费。镇综治中心介入后,采用“背对背调解法”,及时与王某及其儿子沟通,最终,王某归还承包田,张某放弃部分承包费并履行赡养义务,母子亲情得以修复。

数字赋能提质效:数据“跑起来”,治理更精准

“现在在派出所就可以直接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数据平台上传矛盾纠纷信息,太方便了!”双阳区一位基层民警的感慨,道出了数字赋能带来的变化。

面对基层治理数据分散、响应滞后的问题,双阳区以数字赋能为抓手,推动综治中心从“传统治理”向“智慧治理”转型。该中心重点推动110非警务警情、12345热线数据与综治中心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数据平台全量对接,实现了矛盾纠纷实时录入,数据真正“跑起来”。

目前,双阳全区8个派出所均已接通政务外网,基层民警能及时将矛盾纠纷信息上传至平台,有效避免了“信息孤岛”。同时,双阳区综治中心还围绕“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联动目标,引入物业纠纷、劳动争议、医疗纠纷等行业性调解组织,将区法学会法学咨询专家纳入人才库,建立“法学咨询专家+服务团队”机制,为土地征收、企业破产等疑难案件提供专业支持,“多元共治、协同解纷”的基层治理大格局愈发完善。

分享到:
吉林省长安网
吉林省长安网

主办单位: 中共吉林省委政法委员会 吉ICP备10201797号-3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