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近年来,长春市南关区人民法院主动与南关区法学会共建联建,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打造法治研究智库,高质量开展法律人才培养、矛盾纠纷化解、法律咨询服务等活动,依托区综治中心共同打造功能完备、协同高效的法治服务综合体,形成良好的工作格局。
立足“出发点”,建强骨干队伍
建立“法官走出去、专家请进来”机制。选派3名院领导和11名中层干部,“走出去”加入法律咨询专家库,并在区综治中心成立“南法专家工作室”,邀请法学会专家“走进来”,以专业优势助力法律服务站更好发挥多元解纷作用。今年以来,申报的《三维协同与数字赋能:吉林省长春市N区法院司法人员全周期培养体系的实证研究与创新路径》等四项课题被吉林省法学会批准立项,为法治建设和人才培养贡献更多智慧。
聚焦“主攻点”,实质化解纠纷
南关区某洗浴公司以存 500元赠80元吸引145名消费者充卡后突然停业,消费者权益受损。区综治中心接到求助后,在公安机关配合下了解到,因房屋租赁合同到期且经营者欠付租金,房东主张提前解除合同导致停业。随即,综治中心启动协调机制,南关法院与区法学会“法官+专家”调解力量介入,通过“法律释明+协商调解+司法引导”化解矛盾,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房东与浴池继续履行合同,经营者3个月内补交租金,消费者可继续享受服务,一起涉及百余人的集体纠纷在短时间内得到实质化解。
以法律咨询专家库为联系点,南关法院与南关区法学会形成“一方吹哨、双方报到”工作模式,“法官+专家”通过“法律释明+协商调解+司法引导”的方式,为化解矛盾纠纷“把脉支招”,今年共解决了20余件重点复杂矛盾(纠纷)问题。
挖掘“薄弱点”,优化司法服务
2025年3月,某医药公司拖欠9名劳动者30余万元工资超一年,劳动者武某拨打法律服务热线求助。南关法院与南关区法学会主动介入,邀双方至综治中心调解。法律咨询专家从“法情理”出发,向劳动者解读维权路径、剖析企业法律责任,引导双方换位思考,通过“背对背”倾听、“面对面”协商增进沟通。最终双方达成调解,纠纷化解。
为践行司法为民理念,南关法院与南关区法学会共同聚焦从个案解决中的“点上突破”到服务优化的“面上提升”,针对劳动争议、婚姻家庭、道交纠纷等高频咨询内容,制定《劳动不“窝火”维权小十条》等通俗易懂的问答提纲,以案例帮助群众解决法律问题,获得群众广泛认可。
着眼“落脚点”,实现送法到家

利用综治中心平台为各类调解组织开展培训答疑20余次,覆盖千余人,指导人民调解员使用诉讼服务平台50余次,提升基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效率。联合法学会共同召开座谈会,通过讲座、咨询、发放资料、融媒体平台等方式开展常态化普法。今年共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50余场,开展普法“七走进”活动192场,302人次履行普法职责,发放宣传单、宣传品4000余份,受益群众达6000余人。
关注“突破点”,源头培育人才
秉承从校园开始培育法治人才的理念,积极与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共建,组织学生到南关法院全方位参与审判实务工作,让学生们在法院一线积累宝贵的法律实务经验。截至目前,已有来自长春师范大学等学校的7批60名优秀法学专业学生参与实习。
南关法院与南关区法学会协同共进,既让法律的刚性在社会治理中彰显力度,又让服务的柔性在社会治理末梢传递温度。下一步,南关法院将深化与法学会联手共建,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努力让司法服务更精准对接基层需求,在法治化轨道上持续激活基层社会治理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