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通榆县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小团队、大服务,小网格、大民生”的工作思路,强化了社会管理组织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流动人口管理、特殊人群管理、铁路护路联防管理等社会管理各项任务,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强化社会管理组织体系建设。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今年2月份,经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通榆县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重新调整了领导组织,明确了部门职责,提高了工作效率。全县各乡镇(场)、各单位均落实了专人负责社会管理工作,健全完善了乡镇、村、社区、企业、单位、重点场所综治维稳工作中心、综治维稳工作站等机构建设,共组建乡镇综合服务管理平台16个,村(社区)服务管理平台177个,覆盖率为100%。为提高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通榆县将原有10个社区重新整合为5个正科级建制单位,实行“县直管社区”。新社区成立后,按照“三办四站”机构设置,实行网格化管理,以300户左右为一个网格,全县共设105个网格,每个网格设1名网格长和若干网格员,划定责任区。全县每各社区都成立了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把服务触角延伸到社会末端,把服务阵地前移到群众家门口,更好地发挥社区服务管理的能力。
二是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积极做好人口流出地与流入地的衔接配合工作,对流动人口全面推行“以证管人、以业管人、以房管人、以网管人、以人管人”的服务管理新模式,积极推行流动人员“一卡通”制度,建立租住房屋、旅店住宿、单位用工实人实名登记制度,提高动态管理水平。公安机关将8543名暂住人口全部纳入视线管理,1241家出租房屋全部签定了治安管理责任书,有效防止了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三是强化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年初以来,通榆县政法委相继组织开展了矛盾纠纷大排查、平安建设“大走访”等专项行动,全面摸清了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问题青少年、“法轮功”等邪教痴迷者、上访骨干、吸毒人员、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七类特殊人群的底数,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员,分类建立帮扶管控措施。积极探索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新路子,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刑释解教人员492人,安置305人,今年新接收111人。在安置帮教工作中,建立了“翔艺欧式装潢材料厂”、“通榆县鹤乡米业公司”、“通榆县同发畜牧场明华农产品收购部”为安置就业基地,长期安置刑释解教人员127人,过渡性安置刑释解教人员93人。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在全县16个乡(镇)开展了社区矫正工作,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360人,已解除矫正209人,并由社区进行帮教,无重新犯罪。在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和管控工作,进一步摸清底数,建档管理,通过排查,全县现有重性贫困精神病患者647人,收治管控的有87人,其中,洮南精神病院收治37人,洮南福利院收治13人,长春市安宁精神康复医院收治37人,确保我县重性贫困精神病患者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四是强化铁路护路联防管理。年初,通榆县护路办与铁路沿线各乡镇(场)签订了《通榆县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目标责任书》,各乡镇(场)与铁路沿线5公里内各村屯、学校、养畜户、农机户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加大开展爱路护路宣传教育活动,县综治办向铁路沿线小学生发放铁路护路宣传本800本,宣传单3000份,每学期都邀请铁路派出所专业人员,在沿线中小学校开展了一次铁路护路宣传讲座,提高爱路护路责任意识。积极选聘铁路护路联防员,全县共选聘护路联防人员7人,县综治办和铁路派出所定期对护路联防员进行岗位培训,提高护路联防水平。年初以来,县铁路护路员成功预防了2起铁路伤亡事故,确保铁路沿线安全。 (通榆县政法委 姜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