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白山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政法委关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决策部署,以“高位统筹、标准引领、创新实践”为核心,全面推进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建设。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机制、延伸服务,白山市成功构建了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社会治安防控的“一站式”平台,为平安吉林建设贡献了鲜活经验。
高位统筹:以党建引领凝聚建设合力
综治中心建设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白山市委将此项工作纳入常委会重点攻坚任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分管领导具体推动落实,形成“党委领导、政法委牵头、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市委主要领导深入县(市、区)综治中心调研,现场解决场地、资金等难题,带队督导建设进度,确保标准统一、执行有力。
政策支撑是建设的关键。市委政法委出台《白山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二十一项具体措施》,针对机构编制、经费保障等“老大难”问题提出创新解决方案,为基层建设提供清晰指引。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制定方案,并通过党委常委会审议,确保政策精准落地。
四有标准:筑牢综治中心运行根基
白山市严格对标“四有”要求(有场所、有资源、有机制、有保障),打造规范化、高效化的综治服务平台。
场所升级,功能齐全
全市6个县级综治中心全部选址新建,面积达600—1400平方米,设置接待大厅、调解室、速裁法庭等功能区,并配备智能化设备。65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同步完成改造,实现“一窗受理、多元化解”。
资源整合,协同联动
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10余个部门常驻综治中心,形成“一站式”服务链条。例如,法院速裁团队入驻中心,实现“诉前调解+速裁审判”无缝衔接;司法部门派驻专职调解员,联合法官化解纠纷;法学会组织律师团队提供法律咨询,让群众“只进一扇门,解决所有事”。
机制创新,长效保障
市政法委统一制定例会、首问负责、会商研判等六项核心制度,各县(市、区)在此基础上创新“吹哨报到”“联调联处”等机制。例如,江源区将综治中心与基层治理工作平台联动,借助“8890”(拨拨就灵)接诉即办服务热线和基层治理指挥中心云平台,收集和发现矛盾纠纷并及时组织化解,实现矛盾化解率达99.8%。
因地制宜:创新实践擦亮白山品牌
白山市鼓励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探索特色化治理路径,形成百花齐放的创新样本。
科技赋能,服务延伸
长白县建成县乡村三级视联网系统,偏远村屯可通过视频连线参与调解;抚松县引入“中国司法便民平台”智能终端,群众可在线咨询、申请文书,实现“人工+智能”双轨服务。
专业调解,品牌引领
江源区打造“周立仁工作室”,吸纳法律、心理等领域专家,建立行业性调解组织,成功化解劳动争议、物业纠纷等案件292件。同时,开展心理疏导讲座,惠及群众135人次,实现“解纷+暖心”双效合一。
下沉网格,贴近群众
全市推行“三官一律进网格”机制,178名法官、102名检察官、437名警官和130名律师进驻基层网格,开展法律宣传、纠纷调解等服务3500余次,打通法治服务“最后一公里”。
效率提升,群众满意
临江市创新“AB角工作制”,窗口岗位实行双人互补,确保服务“不断档”;靖宇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整体入驻综治中心,实现“立案—调解—审判”全流程闭环,群众办事时间缩短40%。
展望未来:迈向更高水平平安建设
目前,白山市综治中心已全面实体化运行,成为基层治理的“稳压器”和“连心桥”。下一步,白山市将持续深化“枫桥经验”,聚焦三大方向:
一是完善智慧治理,推动综治平台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提升预测预警预防能力;
二是强化源头治理,加强矛盾隐患排查,推动“事后调处”向“事前预防”转变;
三是优化服务体验,拓展线上服务渠道,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法治服务平台。
白山市将以综治中心建设为契机,持续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径,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吉林注入强劲动力!
结语
从高位推动到基层创新,从标准建设到品牌打造,白山市综治中心建设的每一步都彰显着为民服务的初心。未来,这座“平安之城”将以更高效的治理、更温暖的服务,书写新时代基层善治的新篇章!
初审:徐 超
复审:孔繁奇
终审:张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