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长春市南关区人民检察院启动师生结对“传帮带”工作以来,骨干导师与年轻干警结成教学相长共同体,通过思想淬炼、实战历练和作风锤炼,首批学生在政治素养、业务技能、作风传承等方面实现快速成长,为南关检察人才集群建设注入强劲动能。6月26日,南关区检察院开展师生结对“传帮带”成果展示暨“导师制2.0版”推进会,3名导师代表与4名学生代表分别展示阶段性带教学习成果。
“师傅教会我要‘跳出案件看社会’,在打击犯罪的同时推动社会治理。我也逐渐明白检察官的担当,是在监督中办案、在办案中监督……”检察官助理在协助导师办理一起刑事案件时,发现犯罪嫌疑人是在网吧相识后实施犯罪,她针对主管单位对辖区内网吧上网人员实名登记行为监管力度不严问题,制发了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督促相关部门积极履职,加强监管。
“师傅时常教育我,没有天生的好兵,神枪手都是一匣一匣子弹喂出来的……”检察官助理跟着导师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断提升证据审查能力,在错综复杂的证据中准确把握案件细节,形成完整证明体系。协助导师办理的肖某危险驾驶案已获省检察院认可,并层报最高检参评典型案例。
人才培养与岗位练兵双轨赋能,政治引领与业务提升同频共振。南关区检察院在师生结对“传帮带”基础上,于今年升级到“导师制2.0版”,创新推行“政治+实务”双导师培养机制,政治导师(党支部书记)聚焦理论武装、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实务导师(业务精英)主攻办案技巧、综合素能,形成“1+1>2”的带教合力。
“在与学生结对过程中,我始终将政治教育放在首位。通过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倾听他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用党的先进理论和检察职业精神答疑解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政治导师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学生在组织生活中提升政治素养,持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导师制2.0版”采取靶向培养模式,导师为每名学生定制个性化成长档案,结合岗位需求开展旁听庭审、案例研讨、检察听证、信访接待等实战训练,补强年轻干警能力短板。
“自师生结对以来,我的学生不再是公益诉讼‘小白’,逐步成长为合格的检察干警。我们同在办案现场锤炼,同创数智监督模型,他从最初面对卷宗的好奇与生涩,到现在能熟练运用大数据模型开展监督,独立委托司法鉴定固定证据,在啃下‘硬骨头 ’中长出真本领……”实务导师为学生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案,传授实务技能、帮助成长成才。
经过两年多的“传帮带”,年轻干警完成了三重蜕变:从“法律从业者”到“法治信仰者”,从“案件办理者”到“正义守护者”,从“职业选择”到“终身使命”。
南关区检察院检察长在总结讲话中强调,政治导师要持续铸牢学生的政治忠诚,实务导师要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本领,以一体抓实“三个管理”为主线,以做实“三个善于”“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导向,通过专项教育、主题党日、评选竞赛、实战演练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早日成为行家里手、能手标兵。学生们要珍惜学习机会,主动向导师请教,经常反思、善于总结,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南关区检察院将以“导师制2.0版”为支点,进一步发挥导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展现学生的求实进取精神,在师生携手共进中,不断开创南关检察事业更加辉煌的明天。
初审:韩蕊
复审:姚丽
终审:刘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