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安网
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人民法院报编辑部文章: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奋力推进新时代审判工作

唯有牢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式宣告胜利结束。抗日战争胜利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以及中国、苏联等国家的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使发动侵略战争、双手沾满各国人民鲜血的罪魁祸首受到惩处,把战争罪犯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伟大的胜利,凝聚着民族的意志。在那场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中,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的支撑和引领下,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

历经岁月的沉淀,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抗战的重大意义: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华民族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这一伟大胜利,坚定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意志,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新征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汇聚起气势磅礴、不可战胜的强大力量,孕育出伟大的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激励我们克服艰难险阻、筑就复兴伟业的精神动力。今天,我们之所以要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就是要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砥砺奋进的强大力量,以勇毅笃行的魄力和久久为功的韧劲,切实担当起新时代党和人民赋予人民法院的职责使命。

始终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着中国人民抗战的前进方向,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这一中流砥柱作用成为夺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关键。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就要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人民法院作为党领导下的国家审判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根本政治原则、最大政治优势,必须时刻牢记、坚定不移。我们要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纲”和“魂”,坚持不懈学深悟透做实,切实形成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不断增强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的意识和能力。要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转化成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切实抓好《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的贯彻落实,努力实现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

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当今之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就是要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人民法院作为党和人民手中的“刀把子”,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方面负有特殊重大责任。我们要在党的全面领导下,进一步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坚持把总体国家安全观贯穿到审判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全面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合力推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以严格公正司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以严格公正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饱含巨大的牺牲。时间最早、历时最长、战场最广阔、损失牺牲最惨重……我们在以诸多之“最”写下气壮山河的抗日史诗,赢得民族尊严,赢得世界尊敬的同时,也得出了一个深刻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就是要从历史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铭记历史教训,更加深刻地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强调,“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自觉融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伟大实践,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以严格公正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这是人民法院的职责所在。我们要牢记“国之大者”,增强大局观念、全局观念,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履职尽责,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跟进强化司法服务保障举措,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提供有力司法服务。

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抗日战争期间,无数共产党员为了保护人民挺身而出、慷慨赴死,用生命和热血诠释了“人民至上”的担当,用无悔和真诚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就是要牢记初心和使命,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民生权益受到保障,公平正义得到维护,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方面。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厚植“人民至上”理念,坚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工作目标,以“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责任感,始终“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坚持以“如我在诉”意识办好民生案,以求极致的精神做实定分止争,持续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更加高效和更加便捷的司法服务,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伟大的胜利,指引伟大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奋力推进新时代审判工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初审:韩蕊
复审:姚丽
终审:刘海波

分享到:
长春市长安网
吉林省长安网

主办单位: 中共吉林省委政法委员会 吉ICP备10201797号-3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