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工作关乎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2024年,是长春市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三年攻坚行动的第二年,是关键之年,更是长春深化发展、巩固成果、拓展突破的重要节点。
这一年,长春市持续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锻造过硬政法铁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保障市场主体权益,深化平安建设,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交出了一份成果丰硕的时代答卷。
培根铸魂
锻造政法铁军的成果更加坚实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忠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政法工作职责使命,关键要有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法铁军。而锻造新时代政法铁军,根本在于凝心铸魂。
一年来,长春市委政法委立足把握政治方向、协调各方职能、统筹政法工作的职能定位,在抓协调贯通、督导问效和社会稳定上持续用力,不断推动政法工作再上新台阶。
正风肃纪,在严在实。全市政法机关持续加强纪律作风建设,长效推进执法司法领域专项治理。全面落实政法工作条例,深入开展政治督察和纪律作风督查巡查,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党领导政法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推动政治轮训全覆盖。为切实加强政法队伍忠诚根基建设,全面铸牢“忠诚警魂”,全市各县(市、区)开展政法干警政治轮训,分层级全覆盖组织开展乡镇(街道)政法委员专题培训班,全市政法干警履职能力和专业水平持续提升。
2024年9月,长春市委政法委会同市委组织部举办全市政法领导干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推动全市政法系统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通过抓住“关键少数”,引领带动“绝大多数”。
加强执法司法监督检查,常态化开展案件评查和检查,推动执法监督工作规范化,确保全市政法单位严格按照“三定”履职,严格按照法定权限、规则、程序行使权力。
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顺利完成9项重点执法司法改革举措,有序启动市委全会确定的36项政法领域改革任务,持续释放改革效应,提升司法服务供给能力。
严管厚爱,激发活力。坚持激励导向,用好用足表彰奖励政策,建立健全法治人才选育管用“全链条”工作机制,培育选聘“法务精英”,打造长春法治人才新高地。注重培养关爱,加大从优待警力度,选树了一批政法系统先进典型,进一步增强了干警的职业自豪感、荣誉感。全市政法队伍政治生态进一步优化、素质能力进一步增强、执法司法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维护平安
守护城市安宁的措施更加有力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平安是群众最朴素的期望。
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4年,长春市政法机关聚焦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的职责使命,统筹各级各单位织密织牢安全稳定风险防范网络,严密防范化解影响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等各类风险隐患,切实维护全市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群众的安全感持续攀升。
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平安长春建设的有序推进,离不开持续完善的顶层设计及高位推动部署。过去的一年,长春进一步健全完善平安长春建设工作机制,持续开展平安创建工作。全市政法系统坚持人民至上,注重整体推进与专项攻坚相结合,进一步健全治理体系,打造平安建设共同体,社会治安呈现良好态势。
全市公安机关加大重点行业场所、治安乱点区域、突出治安问题整治力度。
警灯闪烁,守护平安。每天的长春,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热闹非凡的商街里,在车流如织的马路旁,在城区的大街小巷,一抹抹流动的“藏蓝”穿梭其中,带给群众满满的安全感。
不仅如此,公安机关还健全社会面协同管控新机制,实行“交巡合一”“立体化”巡防联动,为春城百姓装上了“安全网”。2024年,长春公安机关全面深化“主动警务、预防警务、融合警务、协同警务”,建设82处街面警务站,1101名民辅警常态化驻守,提升交通管理、治安防控、应急处突、便民服务质效。
群众最痛恨什么,政法机关就重点打击什么。2024年,长春市严厉打击突出违法犯罪活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推动信息网络、工程建设等15个行业领域整治。大力推进警地融合、警民融合、社会面协同管控等基层警务运行机制,全市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9.6%,电诈发案数同比下降46.9%,盗窃、严重暴力犯罪发案数分别同比下降21%、20.8%。
全市检察机关积极投身更高水平的平安长春建设,切实把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融入日常履职。
检察机关严格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基层检察院成立“速裁案件办理与流转中心”“检调对接室”,打造“特定罪名+专门领域”犯罪图鉴,制定“评估犯罪嫌疑人社会危险性提请批捕指引”,推进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不断提升办案质效。
检察机关加强与公安、法院和金融监管部门的协作配合,起诉破坏金融管理秩序、金融诈骗犯罪;积极参与全市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起诉重大责任事故、危险作业等,办理公益诉讼案件。
回望过去,有一个重要经验贯穿平安长春建设始终,这就是坚持把平安建设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平安建设体制机制在实践中不断丰满优化完善,不断展现出蓬勃的活力和生命力。
“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中国最具安全感城市”……一张张亮丽名片,生动诠释着平安长春的深刻内涵,有力印证了群众的认可。
多元综治
推进社会治理的成效更加显著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长治久安,关键在基层;安全稳定,重心在基层。
2024年,长春各级政法机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着力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制定《专项治理责任清单》,全市矛盾风险全面排查、多元化解、社会面防控等各项工作协同推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工作格局,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根基更加坚实。
邻里有小纠纷,请网格员来评理;遇到需多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就到综治中心“一站式”解决……
长春市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按照“四有”标准,全市11个县区级综治中心全部改建扩建完成并实现实战化运行,印发《综治中心工作指引》,社会治理信息平台应用进一步拓展,诉前调解力量与综治中心紧密衔接,综治中心“一站式”化解和“第一道防线”功能不断强化。
长春市将综治中心作为矛盾纠纷化解中的枢纽,探索三级综治中心指挥一体化、工作集成化、力量多元化模式。
推动县区级诉讼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大厅等“多中心合一”,整合社会资源、打破部门壁垒,实现矛盾纠纷“一条龙”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
推进乡镇(街道)、村(社区)综治中心与其他中心功能有机整合衔接,对接司法所、派出所、基层人民法庭、行政部门派出机构等,推动各类组织、各类人员参与综治中心工作,为基层快速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提供平台支撑。
长春市南关区综治中心建设目前走在全省前列,被评为“2024年度全省政法改革十大典型案例”。这里本着“分析研判预警矛盾、多元服务解决矛盾、专业调处化解矛盾、依法裁定终结矛盾”的服务理念建设并实体化运行,创新实践了“135T”工作法和“一张网、三统筹、五联调、四聚焦”的运行机制,搭建了集“接待、服务、调解、仲裁、诉讼、审判、执行、信访”于一体的矛盾纠纷调处链条,确保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接得下、办得好、有出口,在我市走出了一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南关路径”,成为吉林样板。
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站式”综治解纷遍地开花。2024年,全市2967个综治中心全部建设完成,共排查受理矛盾纠纷51484件,化解50541件,化解率98.17%。
法治护航
服务经济发展的举措更加扎实
政法机关在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中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职责。
2024年,长春市政法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法治思维,自觉融入长春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三年攻坚行动,主动服务“一中心、五高地”建设,聚焦企业和群众所思所盼,用司法惠企的“硬”举措营造市场主体发展的“暖”环境,全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市公安机关创新打造“一体三翼”政务服务新体系,出台《公安政务服务十五项措施》,在全省率先实现18个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一窗通办”,在全市派出所开通6类42项交管业务办理便捷服务,实现企业、人才迁移业务、身份证业务及证明类业务“网上办”“全省办”“跨省办”等多渠道办理。
全市检察机关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持续落实市检察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二十条意见》;加强对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犯罪的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监督,以财产性判项的切实执行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主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围绕建设国家区域创新中心,深化知识产权检察融合履职;加强计算机软件、网络游戏等新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护航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繁荣发展。市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被确定为全国知识产权检察办案联系点,获评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1名检察官入选全国知识产权检察人才库。
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连续5年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常态化开展“送法进企”活动;出台《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十条举措》《对涉企案件实行经济影响评估的工作规定》,制定优化金融法治环境等17项措施,设立上线东北三省首个“投资者教育基地”“投资者司法保护综合平台”,守牢金融安全底线,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当好智慧法务区建设主力军,率先形成“五庭+”司法资源集群,门类和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对涉及“3转4强7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省重点、市重点项目建设的案件,主动识别、全程监管,依法办结;联合出台《发挥府院联动机制作用 服务“双城”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服务举措,护航“双城”高质量发展。市法院与长春市工商联召开第二届法企共建联席会,案例入选全省法院涉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典型案例;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获评全省法院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全市司法机关开展高质量发展护航助企行动。推进法律服务驻(助)万企“四个一”工作,深化开展“法治体检”活动,为2000余家企业进行“法治体检”,提供咨询、维权、调解等服务1.2万余次,出具“法治体检”报告近500份;持续开展“服务实体经济律企携手同行”专项行动,组织60家律所与150家企业结对共建,解决企业法律难题130余个。
法治赋能,助企发展。一系列执法司法措施、一项项暖心贴心实事看得见、摸得着,换来了群众对党委、政府不断上升的满意度,成为长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政法工作永远在路上。长春政法机关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充分发挥政治引领、法治保障作用,持续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长春大地,平安成色更足,法治底色更亮。
初审:韩蕊
复审:姚丽
终审:刘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