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一面满载谢意的锦旗悄然送至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锦旗虽静默,却承载着少年命运转折的深切期望,这份温暖的肯定,得益于检察官与司法社工团队以司法温情精心构筑的回归之路。他们选择以理解与希望为笔,为迷途少年重新描绘前行的光明图景。
这是汽开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未成年人盗窃案件,案件办理过程中,检察官了解到涉罪少年均是初犯,其家庭具备良好的监护条件。检察官心中不禁涌起思考:对于这些孩子,是否能以新的方式帮教呢?
一次突破常规的探索就此展开,检察官并未拘泥于常规手段,而是积极引导三个家庭制定详尽的家庭帮教方案,并借助检察院司法社工的专业力量,启动系统的帮教工作,并同步召开听证会,希望听取各方意见,建立“检察官+警官+家庭+律师+司法社工”“五位一体”的帮教小组,通过联合帮教给予孩子改过自新的机会。
听证会前,检察官引导三个家庭各自拟定详细的家庭教育提升方案,从亲子陪伴、行为引导、情感连接等多维度制定帮教计划,家长均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可行措施。听证会上,家长、辩护律师、公安机关代表都提出了自己对涉罪少年的帮教计划,表示愿意参与帮教小组,尽最大努力挽救涉罪少年。
与会的三位听证员分别是政协委员、学校老师、律师,他们首先对检察机关在涉罪少年教育和挽救工作上的努力表示肯定,并着重指出家庭、社会与司法应协同合作,共同挽救涉罪少年,同时就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提出了宝贵建议。
最终,努力迎来回响。三名少年回归家庭与校园后,司法社工持续跟踪反馈:“他最近去参加篮球比赛了,妈妈一直陪着,转变很大”“他最近和爸爸一起看了《追风筝的人》”“妈妈陪他一直进行心理疏导,他最近考试成绩提升10多名呢!”……这些改变,正是司法温度最生动的注脚——它不仅彰显于法律的威严之中,更深藏于对每颗迷途心灵的执着守护,当冰冷的司法程序融入理解与希望,高墙之外,便架起了一座通往新生的桥梁。
这场检察听证会收获的不仅是一面锦旗,更是群众对司法力量最生动的理解。对涉罪少年不捕、不诉召开听证会,是汽开区检察院“旗迹少年”涉罪未成年人正向品格培养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听证会加强了司法与家庭的高质效衔接。它不仅彰显了法律的威严与公正,更以其特有的温度与智慧,为迷失少年点亮归途的灯塔,为焦虑家庭播撒希望的“种子”,让冰冷的条文在挽救与重生中焕发出直抵人心的磅礴力量。
初审:韩蕊
复审:刘岩
终审: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