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地方动态
地方动态
深入林场解心结 判后答疑暖人心



“法官,你要这么说我就明白了,我尊重咱们法院的判决,这就给钱。”近日,一起看似普通的买卖合同纠纷在法官深入林场答疑解惑后,画上了温暖的句号。这起纠纷不仅解决了当事人之间的矛盾,更展现了司法为民的温度与担当。

小孙经营着一家草料店铺,被告老于先后两次从小孙处购买草料。然而,第二次购买草料后, 迟迟未支付货款。小孙多次催讨无果,无奈之下向吉林省和龙林区基层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老于支付第二批草料的货款。

法庭上,老于情绪激动地表示,并非自己故意拖欠货款,而是第一批草料存在质量问题,自家的牛吃了之后生病,造成了不小的损失,所以他认为第二批草料的货款不能支付。面对双方各执一词、僵持不下的局面,法院依法进行了审理并作出判决。

判决虽然作出,但法官深知,一纸判决或许能定分止争,却不一定能真正化解双方的心结。尤其是被告老于,家住林场深处,交通极为不便。为了让当事人真正理解判决依据和结果,法官毅然决定前往老于家中进行判后答疑。

经过漫长的车程,法官终于抵达了位于林场深处的老于家。一进门,法官便耐心地向老于解释判决的法律依据和事实认定过程。法官表示,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对于老于提出的第一批草料质量问题,由于缺乏充分有效的证据证明,所以无法在本案中予以认定。但这并不意味着老于的诉求无法得到解决,如果后续能补充相关证据,可以通过合法途径另行主张权利。第二批草料的买卖,在双方达成合意且交付完成的情况下,老于理应按照约定支付货款。

在答疑过程中,法官始终以平和、耐心的态度倾听老于的想法和顾虑,并一一作出解答。经过长时间的沟通,老于紧锁的眉头逐渐舒展开来,终于理解了判决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他表示,虽然对于第一批草料的问题仍有遗憾,但会尊重法院的判决,尽快筹集资金支付第二批草料的货款。

这起案件的判后答疑,只是众多司法为民实践中的一个缩影。法官不辞辛劳深入林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司法为民的宗旨,让当事人感受到了法律的温度和力量。通过判后答疑,不仅解开了当事人的心结,更增强了群众对司法裁判的认同感和公信力,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分享到:
吉林省长安网
吉林省长安网

主办单位: 中共吉林省委政法委员会 吉ICP备10201797号-3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