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占我家地种了快二十年,这承包费今天必须给!”长春市双阳区人民法院平湖法庭的接待室里,岳某刚声音因激动微微发颤。对面的岳某金也红了脸:“啥叫我占你家地?当年分地时地界就没说清,我种的是自家的地!”
这对在同屯同住大半辈子的邻居,本该互相帮衬,却因一块198.58平方米的承包地,从 2004年起陷入了无休止的争执。起初只是农忙时的几句拌嘴,后来渐渐变成见面不说话的“仇人”。
岳某刚觉得,岳某金未经同意就占了自己的承包地种植作物,一年年下来损失总得有个说法;可岳某金也有自己的坚持,他觉得地界本就模糊,自己没占错地,岳某刚这是“没事找事”。
今年,岳某刚算了笔账:从2004年到2023年,按当地土地承包费标准,岳某金得给自己 3018.41元。他多次上门讨要,都被岳某金一口回绝。无奈之下,便把岳某金告上了法院。
收到起诉状的平湖法庭庭长童海峰仔细翻看了案卷。“乡邻了大半辈子,哪能说断就断?地界得弄明白,俩人心里的‘疙瘩’更得解开。”他没急着安排开庭,而是第一时间启动庭前调解程序,想着从根上化解这桩矛盾。
童海峰来到村里,争议的地块旁,金黄的玉米秆还立在田里,几位老邻居围了过来。“法官,他俩以前可不是这样!”村支书指着不远处两座紧挨着的瓦房,忍不住说道,“早年间岳某刚家盖房,缺人手,岳某金二话不说就来帮着扛木料。”
听着这些往事,童海峰心里有了底。他先把岳某刚拉到村委会的小屋里,“咱掏心窝子说,你告他,真就为了这三千多块钱?”岳某刚沉默了好一会儿,突然叹了口气:“法官,我其实不缺这几个钱。就是这十九年,他占着地不承认,还跟村里人讲我小气、不讲理,我这脸往哪儿搁啊?我就想讨个说法,争口气。”
后来找岳某金时,童海峰直接把话挑明:“地界的事儿,村里的支书和当年分地的人都能作证,你心里其实清楚,这地到底是谁的,对不?”岳某金的头慢慢低下去,双手在裤腿上反复搓着:“法官,我知道……当年分地时地界确实有点模糊,可我种了这么多年,早就把这儿当成自家的地了。他一告我,我觉得在村里抬不起头,就想着硬撑到底,不能服软。”
摸清了两人的心结,童海峰开始分头做工作。“岳某金,土地经营权以承包证登记为准,你占了人家的地,给点补偿是合情合理,更是法律规定。更重要的是,你俩住这么近,要是一直僵着,以后农忙借个农具、家里有事儿搭把手,都不方便,不值当啊。”转头又劝岳某刚:“我知道你心里委屈,可‘远亲不如近邻’,真要是判下来,两家这辈子都别想好好相处了。他要是愿意还地、给你补偿,你也退一步,把心结解开,比啥都强。”
经过多次沟通与协调,终于,岳某金和岳某刚都松了口,放下了积压十九年的成见,自愿达成了和解协议:岳某金同意返还土地,并给予岳某刚适当经济补偿,岳某刚也让步,放弃了部分承包费的诉求。一场持续近二十年的土地纠纷画上圆满句号。
“没想到法官这么有耐心,一次次给我们做工作,不仅把地的事儿解决了,还把我们俩的心结解开了。”童海峰笑着看向两人:“你们邻里和和气气的,比啥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