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市船营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接待室内出现了和谐的一幕: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的当事人握手言和,被执行人亲属当场代为履行两万元的赔偿款。这起标的额两万余元的小案,在执行法官的用心、用情下,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最佳效果。
该案进入执行程序后,第一时间启动了财产查控程序,然而调查发现,被执行人名下确无足额财产可供执行,且其本人年事已高,实际履行能力有限。面对这一现实困境,执行法官并未轻易放弃,而是在全面研判案情后,确立了“调解优先、疏导为主”的工作思路。通过进一步询问调查,法官与被执行人的近亲属取得了联系。令人欣慰的是,其亲属此前并不知晓老人涉诉情况,了解实情后,当即表示愿意积极配合,代为履行相关义务。
执行法官立即搭建沟通平台,组织双方面对面协商,在调解过程中,法官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一方面让申请人看到被执行人的诚恳态度与实际困难;另一方面让被执行人理解申请人的正当诉求。经过推心置腹的交谈,申请人主动放弃部分款项,被执行人亲属当场代为履行两万元,原本对立的双方在调解结束后冰释前嫌。
该案件的圆满办结,不仅是船营法院执行工作成效的生动注脚,更清晰勾勒出“刚柔并济、多方联动、案结事了”的执行工作图景。面对执行难题,法官既不回避矛盾,以坚决有力的强制措施捍卫法律尊严,让失信被执行人无处遁形,彰显执行工作的“硬度”;更注重人文关怀,以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为指引,耐心疏导、主动协调,搭建起化解纠纷的“连心桥”,传递司法工作的“温度”。
未来,船营法院将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工作主线,持续加大执行力度,创新执行机制,提升执行质效,努力让每一份生效裁判都转化为人民群众可感受、能认同、有温度的司法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