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暴力绝非“家务事”,而是触碰法律红线、危害社会稳定的违法行为。从规范出具家庭暴力告诫书、快速处置家暴警情、分级管控精准干预,到设立“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建立“女警爱心服务队”、创新“双令”协同机制,公安机关依法履职、优化举措,让反家庭暴力法的条款从纸面落到实处,以法治之力筑牢反家暴安全防线。
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反家暴工作仍任重道远。尽管反家庭暴力法实施九年来成效显著,但“家丑不可外扬”的陈旧观念尚未根除,家庭暴力隐蔽性强、取证难度大、重复施暴率高的治理痛点依然突出。部分场景中,《家庭暴力告诫书》威慑力不足、人身安全保护令执行衔接不畅,施暴者教育矫治机制滞后,甚至出现“轻微暴力—重复施暴—危害升级”的恶性循环。这些问题都对家暴治理效能提出更高要求,亟需系统性破解。
破解这一难题,关键在于各部门联动共治、创新机制。反家暴从来不是单一部门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公安、妇联、法院、检察院、民政等多部门协同发力的“大合唱”。要进一步完善“接警处置—调查取证—告诫惩戒—帮扶回访”全链条闭环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清单,打破“信息孤岛”,让公安机关的执法处置与法院、检察院的法律支持及民政部门的救助安置、妇联组织的心理疏导无缝衔接,形成治理合力。
反家暴不仅是执法部门的责任,更是每个社会成员的共同义务。媒体应加大反家暴普法宣传力度,破除传统观念桎梏;学校要将家庭美德与法治教育融入日常,从源头预防暴力行为;社区需发挥网格优势,及时排查化解家庭矛盾隐患;每个人都应摒弃“旁观者”心态,支持受害者勇敢维权。只有“反对家暴、人人有责”成为社会共识,才能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反家暴防护网。
公安机关主动作为是反家暴工作的关键一环,而构建长效治理体系,更需部门协同的制度创新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唯有以法治为基、以联动为桥、以共识为魂,才能终结家庭暴力的阴影,守护每个家庭的安宁幸福,为社会和谐稳定夯实安全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