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的未来,都牵动着家庭幸福的神经,关乎社会发展的根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作为守护成长底线、筑牢未来基石的关键防线,其专业化、系统化推进始终是司法实践的重要方向。
7月16日,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保护审判庭正式挂牌成立。这一标志性举措,不仅宣告春城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迈入新阶段,更以“守护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坚定姿态,为未成年人权益保障注入专业化司法力量。
三审融合 织密联动防护网
“未成年人保护审判庭的成立,标志着未成年人司法从单一刑事审判向‘三审合一’(刑事、民事、行政)综合审判转型,通过集中审理实现案件精准分流、精细审判,激活‘1+1+1>3’的协同效应。”近日,长春中院党组书记、院长任贵利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不仅是审判模式的转变,更是未成年人保护理念的重大飞跃,开启了未成年人审判及司法权益保护等归口管理、集中办理、专业审理的新篇章。
事实上,长春法院未成年人保护审判的专业化探索,在基层早已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感谢法官为我们这个快破碎的家付出这么多……”不久前,面对长春市双阳区人民法院法官崔澜馨,当事人小军(化名)的哽咽致谢,道出了一场家庭纠纷化解后的温暖。
双阳法院审理的小军与晓娟(化名)离婚案中,二人网恋闪婚生女后因琐事长期分居,2024年晓娟诉请离婚并主张抚养权、分割共同还贷房产。法官崔澜馨依托全省首推的“离婚案件夫妻共同财产申报令”厘清财产,同时发现晓娟离婚系冲动之举,她便从孩子成长的角度对双方进行劝导,最终小军承诺接回妻女,法院也驳回了离婚诉求,并同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为孩子守护住了良好稳定的成长环境。
该案的妥善处理,源于双阳法院的机制创新。
“2022年7月,我们试行‘三审合一’,集中审理涉未三类案件,今年4月,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审判庭,实现专业化办案。”双阳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卢玉红说。
双阳法院打造全省首个少年审判品牌“阳·辉”,下设“阳光下的小葵花”普法、“阳光满途”护送等五个子品牌,形成司法干预、教育矫治、家庭赋能等于一体的保护平台。目前,该院已是长春市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联合8家单位成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研究基地”,与妇联共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会同全区30余家职能部门在区综治中心成立“长春市双阳区涉未成年人纠纷预防化解中心”,构建起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位一体”的综合保护体系,编织了一张多维发力的未成年人保护网。
刚柔并济 重塑成长守护线
“祝你生日快乐……”
8月21日,长春新区人民法院内响起生日歌——法官与检察官手捧蛋糕,为两名经历侵害的双胞胎女孩点燃蜡烛。法槌的刚毅与烛光的温情交织,驱散了孩子心中的阴霾。
此前,新区法院审理该起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依法严惩被告人。案件宣判后,法官张婷婷发现女孩父亲长期疏于看管,而女孩母亲随即提起变更抚养关系诉讼。
“我们以‘三审合一’为基础,创新实行‘首审跟踪制’,由审理刑事案件的法官继续审理后续民事案件,确保保护不脱节。”长春新区法院分党组书记、院长薛成君介绍,得知开庭日恰逢女孩生日,法官与检察官特意准备了这场特殊的生日仪式,让司法温度直抵人心。
今年4月,新区法院组建涉未成年人案件专业审判团队,实现“三审合一”。近期又联合公安、检察院建立“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绿色直通机制”,打造集法治教育、心理疏导、专业审判于一体的综合保护平台,形成“新法未语,向阳而生”保护品牌。据悉,4个月来,新区法院对7名未成年被告人判实刑、5人判缓刑,为34名未成年当事人提供社会调查、判后回访等服务,筑牢司法保护阵地。
同样感受到司法温暖的,还有榆树市的小美。
“真的感谢你们,不然俩孩子的日子没法过……”近日,小美向榆树市人民法院法官于长娟鞠躬致谢,背后是一段未成年人监护困境的破解历程。
2019年小美(化名)与小涛(化名)离婚,两个女儿归小涛抚养,后来孩子由小涛父母照料。2024年12月,小美得知小涛及其母亲离世,想要回两个女儿的抚养权却遭到小涛父亲的拒绝,遂诉至法院。
于长娟实地走访发现,孩子生活环境恶劣、无人看管,法院经审查并听取孩子意见,依法变更了抚养权给小美,同时联合多部门评估制定帮扶计划,帮助母女三人重拾生活信心。
“2021年7月,我们建立少年法庭后,联合教育局、民政局、志愿者协会,推动未成年被害人救助、犯罪安置帮教等措施落地。”榆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吴应书介绍,该院创新“1+2+X”工作法:“1”为未成年人利益保护最大化核心理念,“2”为司法、社会二维协同体系,“X”涵盖专业品牌培育、“四区联动”、深化司法延伸功能等多项配套举措,构建多方联动格局。
“自2021年以来,榆树法院少年法庭对84人判处实刑、44人判处缓刑,使20名未成年人被告重回正轨,43名未成年当事人获判后回访、心理疏导等帮助……”榆树法院未成年人保护审判庭庭长孙利介绍,4年来共办结664起涉未案件且结案率100%。同时,该院还开展“红领巾小法庭”“小法官集训营”等活动,累计组织700余名学生参访法院,线上普法阅读量超10万次,让法治教育浸润童心。
多元共治 筑牢未保大格局
如今,长春各基层法院的未成年人保护特色举措已呈“百花齐放”之势——南关区人民法院打造“南向阳光,关爱青苗”品牌,建立涉未成年人案件“绿色通道”,实现案件快审快办;宽城区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家事审判柔性优势,将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预防贯穿案件审理全过程;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联动妇联、教育、民政等部门成立“未蓝护航站”,构建集案件审理、权益保障、犯罪预防、帮扶挽救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司法保护平台;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联合公安、检察院等打造大学生法治教育联盟,探索青少年法治教育一体化新模式……全市基层法院协同发力,持续织密未成年人审判保护网络。
“长春两级法院深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多年,已形成‘审判有力度、保护有温度、治理有深度’的成熟格局。”长春中院副院长侯海霞表示,这为中院未成年人保护审判庭的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长春两级法院始终保持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严惩态势,妥善审结涉未成年人民事、行政案件,累计制发人身安全保护令、家庭教育指导令等757份;针对涉未案件开设“绿色通道”,优先立案、优先审理,对藏匿子女、拒绝探望等问题强化审执联动,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前端建成8家法治教育基地,诉中全面强化法庭教育,全市两级法院圆桌审判方式利用率同比上升74.3%;针对校园安全、学生欺凌等问题发出司法建议24份,465名法官及法官助理受聘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开展法治教育1510余场次。
“下一步,我们将以中院未成年人保护审判庭成立为契机,聚焦未成年人保护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推动‘六大保护’深度融合,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体系。”任贵利表示,长春两级法院将持续深化“三审合一”机制改革,以法治之力为未成年人撑起澄澈蓝天,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法治呵护下向阳而生、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