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新时代新征程·枫桥经验新实践
新时代新征程·枫桥经验新实践
解锁四平“枫”景幸福密码——四平市委政法委聚力“五合”推进综治中心建设工作综述

近年来,四平市委政法委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领会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以聚力整合、耦合、聚合、融合、统合“五合”综治中心为抓手,擘画了平安四平崭新的发展篇章。
    

年初以来,全市各级综治中心共化解社会矛盾风险隐患1.2万余件,化解率为99.6%;创建平安乡村(村屯)+共享法庭42个;全市未发生个人极端暴力和群体性聚集等有影响的案事件,命案发案数同比下降60%,筑牢了基层平安治理的“压舱石”。
    

做好资源整合,夯实社会治理“主阵地”。综治中心是基层服务群众的枢纽平台,四平市坚持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扎实推进各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联动化协作、高效化服务。在对标完成“四有”(即有力量进驻、有专门场地、有专项经费、有编制机构)标准化建设基础上,依托“雪亮工程”,搭建“1+4+N”组织框架,即“1”个市级平台统筹管理、“4”级1014个综治中心全覆盖运行、“N”个职能部门入驻同级平台联动共治。整合诉服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检察12309服务平台等多个中心为一个中心,汇聚了300余家平安建设成员及企事业单位入驻平台,形成了纵向贯通、横向联通的工作格局,真正实现了群众“进一扇门、解万千事”的服务目标。
    

做强力量耦合,打好社会治理“组合拳”。积极统筹各方力量,激发社会治理的“向心力”。配齐配强网格“三长”,并将法官、警官、社区工作人员等吸纳进网格,与全市6994名网格员共同下沉走访,实现辖区内矛盾风险隐患早发现、快研判、妥处置全链条管理。探索开展政法单位“六包六保”助力综治中心建设运行,组织全市1402个调解组织以不同方式进驻各级综治中心,同时发动志愿者、五老、乡贤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基层自治。与吉林师范大学开展框架合作,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科学的理论研究和人才支撑,社会治理已实现从“单兵作战”模式过渡到“协同善治”的转变。
    

做精数据聚合,跑出社会治理“加速度”。为提高风险隐患动态感知和预警预判能力,平台与公安、司法、信访、卫健、民政等部门对接,常态化开展基础数据采录工作,确保中心基础数据资源库精准、翔实、鲜活。同时,数据经由平台流通无偿反哺给各地,实现其对本地域空间资源、公共基础资源的全面可视化调阅与业务信息检索应用。    
    

做实机制融合,提升社会治理“新效能”。坚持机制先行,厘清治理脉络,市综治中心探索形成“12345”工作模式,即抓实“一个中心”(综治中心)实战运行,抓紧“线上+线下”诉求渠道,抓牢职能部门、社会组织、政法资源“三股力量”主体责任,抓亮“4+4N”(“四有标准”、四级综治中心N个职能部门入驻)治理体系,抓深“五项机制”高效运转。全力推进《四平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立法工作,将综治中心具体规范作为单独章节进行制度层面的明确,为社会治理提供法治保障遵循。平台持续对接市直部门增设业务端口,群众诉求直通市级中心进行风险分级分类研判后,通过发现、受理、分流、处置、跟踪、督办、反馈“七步闭环”处置流程精准办理。
    

做大智治统合,按下社会治理“快捷键”。坚持以综治中心为枢纽,融合部门间数据、资源,研发应用矛盾风险“一网统管”,打通综治系统与信访系统、执法系统壁垒,基本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活用综治视联“一张网”,实现综合治理和网格化服务管理日常各项工作的可视化沟通调度。创新研发上线“平信办”小程序,在全流程多元解纷基础功能上持续优化升级,增设“在线问法”“第一书记代言”“助企纾困”“普法小剧场”“接诉即办”等生活服务、政法服务功能模块。

分享到:
吉林省长安网
吉林省长安网

主办单位: 中共吉林省委政法委员会 吉ICP备10201797号-3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