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土有责,亦当尽责。近年来,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随之衍生出来的各类矛盾纠纷,双辽市人民法院全体法官主动担当,全方位参与基层多元治理,以实际行动将矛盾纠纷的乱麻一一捋顺,有力绘就了社会和谐稳定的新“枫”景。
搭建多元解纷“大舞台”
全体法官深知,化解矛盾纠纷不能仅凭法院“单打独斗”,必须整合各方资源,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解纷体系。对内,优化立案庭职能配置,设立专门的诉前调解团队,由经验丰富的法官、书记员与特邀调解员共同组成,将大量适宜调解的案件分流至诉前。这些调解员们各具专长,有的擅长邻里纠纷调解,凭借对乡土人情的了解,三言两语便能让剑拔弩张的邻里重归于好;有的精通商事争议处理,在复杂的合同条款与利益博弈间,寻得平衡,促成双方握手言和。
对外,双辽市人民法院积极与乡镇司法所、派出所、综治中心等多部门联动协作。与相关人员建立工作互助群,信息共享,工作互动。郑家屯法庭在王奔镇高产村设立“稻乡情”调解室,在卧虎镇白山村设立“红心暖”调解室等人民调解工作室,通过专业律师、人民调解员,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与调解服务,增强调解的权威性与专业性,让涉婚姻家庭纠纷处理更具温情。同时,法院还与乡镇、社区紧密合作,设立法官联系点,法官定期“下沉”,就地化解基层矛盾,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屯、大事不出乡镇。
积极创新解纷“好方法”
面对形形色色的纠纷,双辽市人民法院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升解纷效能。蛇年春节过后,负责民事审判、法庭的主管院长带队,深入4个法庭所管辖的乡镇,召开双辽市人民法院传承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基层强化多元解纷恳谈会、座谈会,吸纳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等单位负责人及村干部、调解员、辅警等相关人士参加。通过讲解增强司法资源的普惠性,针对跨区域、群体性、多发性等纠纷化解方法,实现诉前解纷,在村镇、社区建立法官工作站,实现司法资源有效下沉。建立微信群,方便沟通、交流诉前解纷动态。
充分发挥基层“法治带头人”作用,在农村、社区选拔培养一批懂法律、威望高的“法治带头人”,就地化解邻里纠纷、土地矛盾等日常琐事,法官与这些“乡贤达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确保了案件得以顺利化解。年初至今,诉讼外调解案件86件,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线上调解”成为打破时空限制的利器,借助互联网庭审平台、移动微法院等数字化工具,当事人无论身处何地,只需一部手机或电脑,就能参与调解,让解纷之路畅通无阻。原告赵某与被告佟某的民间借贷纠纷案及不当得利纠纷案在法官的耐心调解下达成“一揽子”协议。庭审中,原告的代理人到庭参与,被告则通过线上连线全程配合,法官以“云端调解+类案并审”模式高效解纷,赢得双方点赞。
强化纠纷化解“显成效”
一系列多元化解举措落地生根,双辽市人民法院收获了累累硕果。案件数量增长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诉前调解分流案件占比逐年攀升,大量纠纷在诉讼前端得以化解,缓解了审判压力。
在涉企纠纷处理方面,为双辽市营商环境优化注入强大动力。通过多元化解,快速解决企业间的合同纠纷、知识产权纠纷等,减少企业诉讼成本,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让众多企业得以轻装上阵谋发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腾飞保驾护航。
“法官,王某受伤我很同情,作为企业没有做好安全防护是我的问题。法院的这份判决既考虑到务工人员的艰辛,也依法维护了我们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我决定息诉服判,您定个时间吧,我去法庭当面把钱给王某,案子结束,心里也踏实了。”曾经,过去15天的上诉期后,双辽市某镇酒厂经营者曹某就主动向法庭提出立即履行给付义务,双方最终在法官的主持下握手言和。至此,凭借有理有据的一纸裁判和深入细致的判后答疑,双方当事人从对簿公堂到打开心结自觉履行,一起为企业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案得以圆满解决。
双辽市人民法院的多元解纷治理工作,正以其扎实的举措、创新的方法、为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繁荣发展筑牢坚实根基,也为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目标作出了艰苦努力。未来,双辽市人民法院将在多元解纷道路上砥砺前行,不断探索完善,让法治之光更加熠熠生辉,照亮每一个矛盾化解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