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新时代新征程·枫桥经验新实践
新时代新征程·枫桥经验新实践
“三乘三”体系筑根基 司法为民谱新篇——公主岭市人民法院环城人民法庭建设“枫桥式人民法庭”工作一览

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最基层的派出机构,处于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线。近年来,公主岭市人民法院环城人民法庭坚持以建设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为抓手,不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构建起了“三乘三”工作体系,通过道路交通纠纷“三车道”高效解纷、多元治理“三联调”夯实根基、乡村振兴“三服务”精准发力,以“小法庭”绘就了司法为民的“大篇章”。


畅通“三车道”
矛盾纠纷化解的“环城方案”
    

地处高速枢纽地带的公主岭市人民法院环城人民法庭,面临着交通事故纠纷高发的压力。如何让纠纷化解从“拥堵”变“畅通”?环城人民法庭以机制创新为引擎,精心打造了道路交通纠纷化解的“三车道”工作法,用专业与效率赢得了群众的口碑。
    

专业品牌护航“宽车道”。走进环城人民法庭的交通事故纠纷调解工作室,标准化的办公区域、清晰的办事流程示意图、舒适的调解座椅让人倍感温馨。这里是法庭专为道路交通纠纷打造的“一站式”化解平台,从责任认定到损害赔偿调解,再到司法确认,群众无需多次奔走,就能在这里完成全部流程。2023年夏天,村民李某驾驶农用三轮车与王某驾驶的小轿车在路口发生剐蹭,双方因赔偿金额争执不下,险些引发肢体冲突。接到报警后,法庭调解员第一时间介入,邀请保险公司定损员共同参与调解。法庭调解员通过查看监控视频明确了责任划分,定损员依据相关法律条文核算了赔偿标准,仅用了3个小时,就协调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保险公司当场支付了赔偿款。这样的案例在环城人民法庭比比皆是。为不断提升调解质效,该法庭协调多家保险公司建立了联动机制,优化救助基金垫付及追偿流程,让受伤群众能及时获得医疗救治。3年来,该法庭诉前导出道路交通纠纷案件1155件,导出率达71%,成功调解958件,调解成功率达82.9%,用专业服务为群众开辟了纠纷化解的“宽车道”。
    

党建引领激活“快车道”。“没想到立案、调解、审理都能在一个窗口办理,省去了来回跑的麻烦,真是太方便了!”市民张女士连连称赞环城人民法庭的“一窗通办”服务。这是环城人民法庭打造“暖心法庭、一窗通办”党建特色品牌的生动实践。法庭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成立了以资深调解员命名的“张姐调解室”,将立案、调解、审判、执行、信访等职能整合到服务窗口,达成了群众办事“‘一站式’受理、一体化解决”的工作目标。在党建引领下,该法庭服务效率显著提升,实现了窗口服务“零投诉”。党建“红色引擎”的强劲动力,让司法服务驶入了便民利民的“快车道”。
    

资源整合拓展“多车道”。为打破部门壁垒,环城人民法庭在交警队设立了“道交巡回法庭”,与公安部门联合发布了道路交通纠纷一体化处理工作方案,通过执法司法前端介入,实现了源头治理。同时,该法庭被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吉林监管局确立为财产保险纠纷诉调对接试点,构建起了“专业调解队伍+律师兼职调解队伍+行业协会”的多元协作调解模式,资源整合带来了显著成效。2024年,该法庭调解成功并当场履行道路交通纠纷515件,调解成功率较往年提升17.85%,新收案件同比下降12.13%,多元解纷的“多车道”让纠纷化解渠道更加畅通高效。


深化“三联调”
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密码”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环城人民法庭立足基层实际,创新推行“三联调”工作机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法治动能。
    

联建“无讼村屯”,筑牢“前哨防线”。该法庭与各村屯签订了“无讼村屯”共建协议,选拔有威望、懂法律的村民担任矛盾调解员,建立了矛盾纠纷定期排查机制,将大量纠纷化解在成讼之前。通过持续推进“无讼村屯”建设,环城人民法庭已成功打造了6个“无讼村屯”。“无讼村屯”就像一个个基层矛盾解纷的“前哨”,将法治理念融入村规民约,让和谐之风吹遍乡村角落。
    

联动综治中心,构建“枢纽平台”。环城人民法庭创新建立了“一镇一法官”联动指导模式,与乡镇综治中心签订了多元解纷工作协议,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实质化运行。法官定期到综治中心坐班,与信访、司法、民政等部门工作人员一同接待群众,形成了“受理—分流—调解—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针对辖区内企业多、劳资纠纷频发的特点,该法庭与综治中心联合开展了“企业用工法治体检”活动,帮助企业规范劳动合同管理,提前化解潜在纠纷。2024年,通过联动机制,共化解涉企纠纷32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逐步形成。
    

联通“智慧法庭”,开辟“线上路径”。环城人民法庭紧扣“实”字诀,大力推进“智慧法庭”建设,在辖区设立了15个智慧便民“微法庭”、7个“法官说法点”,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司法服务。该法庭还开展了“岭动”巡回审判活动,将庭审现场搬到村头巷尾,用鲜活的案例开展普法教育。为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该法庭积极推行线上“掌上问、掌上答、掌上办”服务,当事人通过手机就能完成立案申请、证据交换、调解协商等诉讼流程。“智慧法庭”建设不仅提升了司法效率,还拓宽了普法渠道。2024年,环城人民法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特色普法活动50余次,让法治知识通过“云端”走进千家万户。


做实“三服务”
护航乡村振兴的司法担当
    

乡村振兴,法治先行。环城人民法庭立足审判职能,精准对接乡村发展需求,推出了“三服务”工作举措,用法治力量护航乡村振兴,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田间地头。
    

护农暖心,守好“三农”底线。“谢谢法官帮我们要回了土地流转款,今年终于能安心种地了。”拿到被拖欠多年的土地流转款,村民们为法官送去了锦旗。这是该法庭妥善处理一起土地流转纠纷后的场景。环城人民法庭始终将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妥善办理土地流转纠纷、邻里纠纷、村集体纠纷等涉农案件。为强化“三农”司法保护,该法庭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农村土地纠纷案件审判白皮书,向当地党委、政府提出司法建议2条、工作建议2条,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了法治参考。通过依法审判和延伸服务,该法庭积极融入农村基层治理体系,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法治护航者。
    

法护营商,激活发展动能。“法庭的法律服务太及时了,帮我们化解了合同纠纷,还指导我们完善了管理制度。”某农产品加工企业负责人对环城人民法庭的司法服务赞不绝口。此前,这家企业因原材料质量问题与供应商产生纠纷,法庭介入后,不仅成功调解了纠纷,还针对企业在合同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提出了改进建议。环城人民法庭紧扣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主线,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法律保障。该法庭建立了涉企纠纷快速处理机制,引导企业通过调解、仲裁等多元化方式解决争议,降低诉讼成本和时间成本。针对辖区内小微企业多的特点,该法庭多次开展“法官进企业”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风险防控等定制化服务。2024年,为辖区20余家民营企业提供法律指导,帮助企业化解合同、劳资等纠纷18件,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法治动能。
    

“云端”普法,架起连心桥梁。“王书记的‘法治云课堂’太实用了,解决了我们在土地流转中遇到的很多问题。”村民们通过直播间留言纷纷点赞。环城人民法庭与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火炬村合作开设的“法治云课堂”直播活动,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为了让法治服务触手可及,该法庭创新普法形式,聘任火炬村党支部书记王晓丹为“特邀调解员”,通过发布短视频、开设直播等形式普及法律知识。王晓丹结合村里的真实案例讲解土地管理、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深受群众欢迎。2024年,“法治云课堂”共拍摄5条普法短视频,进行了4次直播普法,累计观看人数达上万人次,将“云端流量”转化为解纷实效。这种“接地气”的普法方式,让法律知识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潮平两岸阔,“枫”正一帆悬。在新的征程上,公主岭市人民法院环城人民法庭将围绕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持续深化“三乘三”工作体系构建,积极开展“枫桥式人民法庭”示范建设活动,为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司法力量。

分享到:
吉林省长安网
吉林省长安网

主办单位: 中共吉林省委政法委员会 吉ICP备10201797号-3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