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榆树市委政法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牢牢抓住村级“第一道防线”这一关键环节,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充分发挥全市406个村(社区)级综治中心的优势,通过实施创新机制方法、整合基层力量、提升调解能力、智能工具赋能四项举措,使全市99.2%的矛盾纠纷在村(社区)内化解,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治理目标。
综治中心“兜底不出村”,织密矛盾排查网络。全市村(社区)级综治中心通过“服务+排查”的方式,将矛盾排查融入政策宣传、安全检查、卫生服务等日常工作中,引导群众主动向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倾诉遇到的问题,便于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纠纷。此前,新庄镇普法队员在田间讲解政策法规时,同步调解了一场土地纠纷;华昌街道干部借广场舞活动为群众答疑的有利时机,同时化解了居民投诉,真正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每双周一调度网格长,围绕邻里纠纷、家庭纠纷等重点矛盾开展研判,动态跟踪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今年以来,全市村(社区)级综治中心通过“双周排查—即时研判—下访指导—闭环销号”机制,累计化解矛盾1126起,做到了隐患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三员”联动“调处不出村”,激活基层治理末梢。榆树市委政法委构建“包村民警+治保主任+网格员”“三员”协同机制,形成“隐患一线发现、矛盾家门化解”的治理格局。包村民警不定期下沉村屯开展“警务服务”,治保主任组织“议事会”,网格员通过“饭后聊天”收集社情民意。城郊街道针对一起邻里噪音纠纷,“三员”联合走访10户村民查清事实,最终促成双方签订和解协议。这一机制充分借鉴了新时代“枫桥经验”中“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的理念,通过整合基层力量,实现了矛盾在村(社区)内化解。
能人帮带“专业不出村”,培育乡村调解力量。榆树市委政法委实施调解能力提升工程,组织1672名村级调解员学习“一杯茶降温法”“背对背调解法”等技巧。盟温站村“老李头调解室”,带动全镇21名村级调解员结对提升技能。这一模式融合了新时代“枫桥经验”中“群众自治”与“多元共治”的精髓,通过系统学习与能人帮带双轮驱动,村(社区)级调解队伍专业度明显提升,初级矛盾首调即解。
云端平台“上交不出村”,打通便民解纷通道。榆树市委政法委创新研发“调处在线”平台,村民通过手机即可上传矛盾,属地司法所2小时内响应、72小时内办结,偏远村屯群众足不出户解决纠纷。平台运行一年来,线上化解矛盾222起,其中89件实现了“当日接单、当日化解”,群众满意率达到98.6%。
榆树市委政法委的实践表明,通过织密村(社区)级综治网络、用活群众力量、创新数字治理,真正实现了“矛盾吸附在基层、风险化解在源头”,让基层善治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