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
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


近年来,通化市将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融入法治政府建设,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认真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并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全市“十四五”规划,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计划推进落实,努力建设“法润参乡·律动药城”的“七色”山城。集安市政府被评为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市本级及东昌区、通化县政府被评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获评数量位列全省第一。通化市丽景法治文化公园被全国普法办命名为第四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通化市沿江小学被国家税务总局、司法部命名为全国税收普法教育示范基地。

破壁垒、强机制,政务服务水平不断跃升

近年来,通化市作为吉林省营商环境建设标兵单位,不断创新推进政务服务工作,“服务有温度,办事有速度”已成为通化市营商环境的生动名片。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全国首创“市区深度融合”服务模式,整合“一市两区15厅”为一个政务服务中心,70个部门(单位)、2600余项事项进驻。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办理”模式,企业开办实现“一表申请、一窗领取、一网通办、全程免费”,一般性企业开办2个小时内办结。设置“数字政务门牌”,将政务服务从“窗口”延伸到了“家门口”。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跨部门、跨层级进行事项整合,创新实行“一套标准一支队伍多个场景”改革模式,推动62个“一件事”落地运行,4个特色事项入选省重点清单并在全省推广。改革后,“一件事”承诺时限较法定时限压缩72.95%,申请材料压缩42.02%,跑动次数压缩76.96%。深化12345接诉即办改革。创新推行热线“首接负责制”,各部门无论权属首接负责、一办到底,热线工单按时派单率大幅提升。在全省率先引入DeepSeek大模型,辅助诉求回访和“接诉即答”,“AI+人工”双线并行实现工单全量回访,咨询类诉求接诉即答率提升45个百分点。

小切口、小快灵,特色立法保障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化是“中国中药之乡”“人参之乡”,是我国“三大天然药库”之一,集安市清河人参市场是全国最大的野山参市场。近年来,通化市聚焦“三个千亿级”产业(人参、文旅、医药健康),积极实施赋权领域立法,服务保障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人参产业规范发展。制定《通化市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条例》,成立全省首个聚焦单一产业的人参产业法治服务中心,从人参产业的种植、采挖、加工、销售,以及融资、合作等全流程各环节提供法律服务。通化人参产品入选浙江省政府采购目录,“买好参来通化”的美好愿景逐步形成。文旅产业增势强劲。制定《通化市红色旅游促进条例》,深度打造“一城十线百景千亿级”格局,避暑游、休闲游、冰雪游一体联动,通化市入选中国旅游产业影响力案例。医药产业规模壮大。制定《通化市哈泥河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通化市城乡规划管理条例》《浑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保护绿水青山,为中医药企业提供了优质的生态环境。

重程序、强智库,行政决策公信力持续提升

决策是行政权的起点,通化市坚持从源头抓起,依法规范行政决策权,确保行政决策经得起历史和法律的检验。创新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在全省率先制定了《通化市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办法》《通化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全过程记录和档案管理办法》《通化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范围指引》等制度,建立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咨询论证专家库,为依法决策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智力支持。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的智库作用。出台《市委市政府法律顾问办理法律事务工作细则》,健全法律顾问制度,打造法律顾问“出席重要会议、审查重要文件、参与重要决策、论证重大项目”的“四重模式”,在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切实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助推市委、市政府决策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切实维护法制统一。坚持集中清理、专项清理和即时清理相结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动态清理机制,2021年以来,开展了制约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不平等对待企业等方面政策、文件的专项清理。

重规范、强监督,行政执法质效不断增强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通化市以提升行政执法质效为目标,坚持执法监督和复议监督同向发力,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人民群众对行政执法的满意度不断提升。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2021年以来,公示行政许可信息6.4万余条,处罚信息2000余条,配备执法记录设备4000余部、专职审核人员648名,重大执法决定全部通过法制审核和集体讨论。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动态调整“四张清单”4400项,通过教育、警示等非强制性执法方式,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质效。加快构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实现市、县、乡全覆盖。2021年以来,开展了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涉企行政执法等专项整治,提升了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创新行政执法监督方式,设立38个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特邀45名行政执法监督员,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监督,行政执法监督质效不断提升。发挥行政复议监督作用。通过行政复议监督倒逼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全市行政诉讼案件败诉率和行政复议案件纠错率均有所下降,充分反映行政执法水平逐步提升。

强举措、惠民生,企业和群众法治获得感不断提高

通化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法律服务保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建成市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系统集成公证、仲裁、法律援助、律师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极大方便企业群众办事,服务效能不断彰显。服务“两个健康”创新探索。通化市作为东北地区率先开启新时代“两个健康”创新探索工作的城市,依托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开展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用东北抗联精神引导民营经济人士依法经营。紧盯经营主体法律诉求,为企业提供法治体检,助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法治氛围。依托融媒体中心《与法同行》节目,邀请专家学者、律师等专业人员走进直播间,开展以案释法。2021年以来,共播出980期,受众达130万余人次,把法治元素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中。

下一步,通化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
   

分享到:
吉林省长安网
吉林省长安网

主办单位: 中共吉林省委政法委员会 吉ICP备10201797号-3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