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
以法治服务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蛟河市司法局“五项法律服务”下沉田间地头 筑牢基层治理根基

乡村振兴,法治是基石;基层治理,服务是关键。蛟河市司法局锚定乡村振兴战略全局,立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坐标,创新推行矛盾纠纷排查、公共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普法宣传、执法监督“五项法律服务入乡村”机制,真正打通法治惠民的“毛细血管”,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从源头化解矛盾,是筑牢乡村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蛟河市司法局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为导向,构建起“市-镇-村”三级联动的人民调解组织体系,配齐1402名人民调解员(含4名专职调解员),建立常态化矛盾排查机制。同时,组织搭建纠纷研判预警平台,对潜在的群体性事件隐患提前介入、精准施策。今年以来,蛟河市人民调解中心成功调解纠纷41件,调解成功率超 97%,切实用“家门口的调解”守护乡村和谐稳定的底色。

在矛盾化解机制持续完善的基础上,蛟河市司法局进一步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闭环。目前,全市已建成1个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7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270个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整合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服务、司法鉴定等多元资源,实现“一站式”服务全覆盖。为提升服务便捷度,在各服务阵地张贴“吉法福”二维码海报300余份,推动“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虹厅发布”平台与实体平台深度融合,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服务矩阵。同时,严格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定期驻村开展服务,让法律服务从“定时办”变为“随时办”。

聚焦乡村群众在法律维权中的实际需求,蛟河市司法局将法律援助服务向基层延伸,在全市乡镇、街区设立61个法律援助联络点,并配备专职联络员,实现法律援助乡镇全覆盖。为帮助群众“懂法、用法、会维权”,组织法律援助中心资深律师深入乡村,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专题解读,详细讲解联络点职能与业务流程等。为扩大宣传覆盖面,蛟河市司法局借助微信朋友圈、居民群、乡村广播等媒介的传播力,全面提升群众对法律援助联络点的知晓率。自联络点设立以来,已接待群众36人,提供法律咨询34次,代理民事诉讼2件,真正将法律援助的温暖送到群众身边。

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同时,蛟河市司法局更注重从根本上培育乡村法治生态。通过严格选拔、系统培育,蛟河市司法局建立起一支910人的“法律明白人”队伍,围绕乡村振兴、矛盾化解、常用法律法规等主题开展专题培训50期。遴选43名资深法律专家组建市级“八五”普法讲师团,深入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开展法治宣讲150余场次。组织48名普法志愿者常态化开展“送法下乡”活动,通过法律咨询、资料发放、现场答疑等形式,累计服务群众超20万人次。此外,创作法治微视频、短剧48部,推出民法典主题歌曲一首,举办法治文艺巡演20场,真正实现法治宣传“入耳、入脑、入心”。

法治惠民既要“服务到位”,更要“监督有力”。为规范基层行政执法行为,蛟河市司法局严格依据《蛟河市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工作制度》,在17个司法所设立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选聘268名社会监督员(覆盖所有村/社区),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执法监督网络。组建20余个走访组,深入6700余户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开展调查,重点检查执法程序合法性与企业满意度。同时,设立3个独立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室与6个联合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室,推动基层行政执法监督落地见效,为乡村高质量发展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蛟河市司法局将持续深化“五项法律服务入乡村”工作,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聚焦服务短板精准发力,不断完善服务机制、提升服务质效,以更优质、更高效的法治服务,为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分享到:
吉林省长安网
吉林省长安网

主办单位: 中共吉林省委政法委员会 吉ICP备10201797号-3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