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创新治理模式 绘就和谐新篇——辉南县东凤街道兴工社区综治中心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径纪实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近年来,辉南县东凤街道兴工社区综治中心深学笃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四强化”激发治理动能,创新推行“五线工作法”,让“矛盾不出社区、平安常驻家园、服务就在身边”成为生动现实,走出了一条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创新之路。


“四强化”筑基固本
激活治理内生动力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关键在于找准发力点、构建长效机制。兴工社区综治中心紧扣“四强化”精准施策,每一项举措都直击治理难点,每一次实践都回应民生期盼,将社区打造成为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温暖港湾,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服务”的深刻转变。
    

强化基础建设,打造群众身边的“服务堡垒”。走进兴工社区综治中心,一体化服务平台高效运转:前台窗口专人值守,后台人民调解室、心理疏导室等功能区各司其职。“前台受理、后台分流”的工作模式,让群众诉求实现“一站式”解决。去年,某小区因停车位分配矛盾激化,居民多次聚集投诉。社区调解员在调解室组织业委会、物业和居民代表面对面协商,网格员联动交警部门重新规划车位,最终促成问题圆满解决。如今,这套机制已累计化解复杂矛盾纠纷40余起,办结率达98%。
    

强化实体运行,创新党建引领下的共治模式。社区“大党委”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推行“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志愿接单、群众评单”的“四单”服务机制。钢圈厂老旧小区曾因设施陈旧、环境脏乱饱受诟病,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社区“大党委”迅速响应,整合住建、电力等8个部门资源,发动志愿者参与施工监督,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管网改造、电梯加装等12项工程,惠及居民500余户。成立至今,该综治中心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00余件。
    

强化管理模式,织密精细化服务网络。该综治中心发起“进五百家”行动,让治理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去年盛夏,一名网格长在走访中发现,某某家属楼胡同排水不畅、污水淤积,雨季时臭气熏天。社区党委班子带队实地调研,协调住建部门改造排水管网,组织调解员化解邻里矛盾。工程完工后,胡同里重现欢声笑语。类似的民生小事,社区通过精细化管理已解决180余件。
    

强化宣传发动,凝聚共建共治合力。线上,社区原创平安宣传微视频;线下,禁毒知识竞赛、消防演练等活动吸引千余名居民参与。系列普法微视频以接地气的语言普及安全知识,社区电诈发案率同比下降70%,居民法治意识显著提升。


“五线工作法”精准施策
绘就平安幸福画卷
    

基层治理的温度,藏在听民声、护民安、解民忧的点滴行动中。兴工社区创新推出的“五线工作法”,将治理触角延伸至社区每个角落。五条主线既各司其职又协同联动,用“绣花功夫”绣出基层治理新图景,让社区成为群众安心、舒心、暖心的幸福家园。
    

“民心线”连通社情民意。群防群治队伍每日穿梭街巷,既排查隐患,又倾听民声。2024年7月,网格长发现爱民小区9号楼女儿墙开裂倾斜,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社区紧急协调住建部门抢修,网格员全程跟进监督,最终工程顺利完工,居民纷纷点赞。
    

“平安线”筑牢安全屏障。针对老旧小区消防、燃气隐患,社区联合多部门开展30余次专项排查,整改安全隐患9处。在某商业街,社区组织商户开展消防演练,“手把手”教学灭火器使用方法。商户张老板感慨:“现在知道遇到火情该怎么处理了,做生意更安心了!”
    

“连心线”服务群众不打烊。在该社区综治中心的倡导下,“百姓说事点”、警务室24小时开放,成为居民的“解忧站”。社区工作人员在“百姓说事点”开展管道维护知识讲座,惠及居民200余人。
    

“信息线”传递惠民声音。群防群治互助群每日推送政策解读、安全提示等相关内容。独居老人赵大娘跟着群内推送的知识学会了线上缴纳医保。她感慨地说:“以前总跑错地方,现在在家就能办!”
    

“安心线”温暖群众心田。“社工+志愿”助老服务队定期上门为独居老人打扫卫生、代购药品。80岁的王爷爷感动地说:“我的孩子不在身边,社区就是我的亲人!”积分兑换、表彰奖励等机制,激发了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社区处处洋溢着互助温情。
    

从矛盾化解到平安守护,从民生服务到共建共享,兴工社区综治中心以创新实践诠释了基层治理的为民初心。在这里,每一次矛盾调解都是法治精神的彰显,每一项便民服务都是民生温度的传递,每一份群众认可都是治理效能的见证。兴工社区综治中心始终坚守前沿阵地,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更多鲜活经验,绘就辉南和谐新篇。

分享到:
吉林省长安网
吉林省长安网

主办单位: 中共吉林省委政法委员会 吉ICP备10201797号-3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