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质化入驻综治中心后,基层法院是如何发挥综治中心矛盾纠纷预防化解重要工作平台作用的?
基层法院在推动实现矛盾纠纷化解资源聚合、力量融合,让人民群众“最多跑一地”等方面的具体做法有哪些?成效又如何呢?
基层院长谈综治
让我们跟随基层法院院长的视角
听听他们的声音
本期院长
长春市南关区人民法院
党组书记、院长 房国华
在参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法院不仅是裁判者,更是社会治理的积极参与者。作为司法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找准定位,发挥专业优势,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
我们组建了“四区七能”司法服务平台,精选1个诉讼服务团队、5个审判团队和2个执行团队,实现专业力量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入驻区综治中心以来,参与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采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等方式调处纠纷率达89.49%。群众少跑了路、少操了心,相关经验做法在中国长安网发表,并在省市法院会议作交流,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更坚定了我们为民解忧的决心。
我们着力构建“调解优先、分层递进、司法兜底”的立体解纷体系。横向与相关部门、调解组织、行业协会协同联动,做实裁审衔接和诉调对接;纵向以派出法庭为支点,推动解纷工作向街乡、社区延伸,已与14个街乡对接,形成“小区网格-社区-街乡综治中心-人民法庭”四级调处层级,实现解纷关口前移。截至目前,全区312起劳动争议案件于诉前化解,同比下降27.32%,相关做法获《法治日报》、《人民法院报》头版报道。
我们不断完善诉前、诉中、诉后“八项工作机制”,注重案结事了。从诉前信息互通、法律咨询,到诉中矛盾化解、特殊程序上门庭审、巡回审判,再到诉后座谈、释法明理及反馈跟进,每一步都兼顾法理与情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措施被《人民法院报》深度报道,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的理念:司法既要定分止争,也要修复社会关系。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强化与政府部门及社会力量的协同,健全各类调解衔接机制,真正实现“一站式化解”,让群众少跑路、好办事——这是我们始终不渝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