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基层院长谈综治 | 从矛盾“中转站”到“终点站” 激活综治中心“一站式”解纷新“引擎”


实质化入驻综治中心后,基层法院是如何发挥综治中心矛盾纠纷预防化解重要工作平台作用的?

基层法院在推动实现矛盾纠纷化解资源聚合、力量融合,让人民群众“最多跑一地”等方面的具体做法有哪些?成效又如何呢?

基层院长谈综治

让我们跟随基层法院院长的视角

听听他们的声音‍

本期院长

辽源市龙山区人民法院

副院长 胡宝库

作为基层法院副院长,我认为群众到法院打官司,既希望公正,又要早日结案。过去,群众遇到纠纷要跑多个部门,如今,随着法院融入综治中心建设,“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已成为常态。

“真方便,还以为打官司要跑好多次!”当事人这句话让我记忆深刻。3月初,一起涉及多人的交通事故赔偿纠纷进入综治中心。按传统模式,各方及保险公司有理赔分歧需要先立案、再等排期开庭。而现在,情况完全不同!

综治中心引导员了解到该起纠纷事实清楚、双方有调解意向后立即带领当事人到人民调解窗口处理。我们受理后,法官联合调解员对当事人释法析理,促成双方确定赔偿方案,责任方当场履付,保险也及时履赔。这不仅是速度的提升,更是法院融入综治中心后对矛盾纠纷的源头重塑。

与综治中心深度融合,推进先行调解分流解纷,我们三箭齐发。

第一箭:资源“聚合”——织密全域“解纷网”

自2020年8月辽源市构建“111”平安建设模式以来,我们派驻团队入驻综治中心,与信访、人社等多部门对接,形成“一站式接收、多维度调处、全流程化解”。2022年以来,指导“陈素娟调解工作室”处理纠纷,效果显著。

第二箭:流程“协同”——按下解纷“加速键”

一楼引导台对群众诉求实行统一受理登记、研判分流。涉诉类纠纷引导至相关调解窗口后分流至特色调解室或委托诉讼服务窗口通过调解平台“总对总”分流至行业调解组织。

针对调解成功的,我们“当场确认、当场送达”。调解不成的,我们争取“当天立案”,无需预留应诉、举证期限的案件当日开庭,实现简案快审快判,速裁案件平均审理时长压缩至20天。

第三箭:通道“智联”——行业调解“全覆盖”

依托“总对总”诉调对接工作机制,我们与劳动争议、金融监管、知识产权等22家行业调解组织合作,搭建“线上委派+线下联动”通道,例如:医疗纠纷线上委托医调委、合同纠纷委托工商联、涉企纠纷委托企业调解中心,通过人民调解平台推送案件、共享证据材料。

未来,我们将以“小支点”激活基层治理“大格局”,让公平正义来得更及时、贴心!

分享到:
吉林省长安网
吉林省长安网

主办单位: 中共吉林省委政法委员会 吉ICP备10201797号-3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