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基层善治的生动实践——长春市南关区委政法委依托三级综治中心化解矛盾纠纷工作综述

“以前总觉得调解就是‘各打五十大板’,谁也不得罪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没想到‘小马哥’不仅懂法律、讲道理,连我心里积压好久的‘疙瘩’都给解开了。”近日,在长春市南关区南岭街道综治中心接待大厅内,居民赵女士回忆起不久前的调解经历,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这样“接地气”的暖心场景,既是群众对基层治理工作的认可,更是南关区委政法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三级综治中心建设为抓手筑牢基层治理根基的生动实践。
    

长春市南关区作为中心城区,共辖13个街道、1个乡,商圈密布、老旧小区集中、新业态聚集。近年来,南关区委政法委认真落实省委政法委关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达标年”的有关要求,立足南关实际,构建了“区级统筹指挥、街道(乡镇)一线化解、社区前置处理”的三级综治网络,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根”深扎群众中,描绘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乡、矛盾不上交”的治理愿景。


三级体系打造治理主框架
    

基层治理,体系是关键。南关区委政法委深入推进三级综治中心建设,以“有力量进驻、有专门场地、有专项经费、有编制机构”的“四有”标准为核心,推动三级综治中心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运行”跨越,确保三级综治中心既能立体联动、协同作战,又能各司其职、各有侧重。
    

区级综治中心作为实现综治功能的枢纽,集成效能凸显。目前,南关区综治中心使用面积7000平方米,整合了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14个职能部门,物业、医疗等6个龙头性的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等解纷力量实体化入驻,创新采用“1992N”空间布局模式,科学划分为1个导服台、9大功能区、9个专业服务窗口、2个仲裁(审判)庭、44个功能室。这种“一站式”服务模式,让群众无需多部门奔波,在综治中心就能找到对应解决的窗口,真正实现了化解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
    

“我们打破了部门壁垒,形成了‘综治中心负责程序性推进、办理部门负责实质性解决’的工作格局,让群众在这里能真正实现‘只进一扇门、能解所有纷’。”南关区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街道(乡镇)综治中心的优秀代表,鸿城街道综治中心配备了党员骨干、法律顾问、退休干部组成的“‘和美家’顾问团”,同时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便民超市、维修站点等,整合免费体检、家电维修、政策咨询等服务,集成推出了“红色星期五”便民服务大集,打造了集“议事协商、矛盾调解、便民服务、法治宣传”于一体的实体化平台,实现了“小事当场解、大事联合办”的工作目标。
    

“以前处理跨社区纠纷,得挨个部门跑、反复协调,现在有街道综治中心‘牵线’,各部门当场碰头、现场办公,效率太高了!”来鸿城街道综治中心办事的李姐感慨道。
    

社区综治中心则兜牢民生底线,依托“党群服务站”“百姓说事点”等载体,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政策宣讲、矛盾排查活动,把综治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以服务贴心换来居民安心。
    

鸿城街道净水山庄小区此前物业管理薄弱,部分居民私自将草坪开辟为菜地。为彻底解决问题,“三长”调解员先行入户沟通,专业社会组织队伍对绿地进行修缮改造,“红色物业”志愿服务队伍负责日常绿化维护,现在菜地已蝶变为“议事花园”,并于2023年被省民政厅评为“五社联动”示范项目。


多元共治激活治理源动力
    

“没想到在街道综治中心就能开庭,还不用交诉讼费,太方便了!”在幸福乡综治中心速裁法庭,刚拿到调解书的村民李大姐连连称赞。
    

基层治理,群众是主体,服务是核心。南关区三级综治中心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入手,与入驻中心的各相关单位和部门协同联动,实现了矛盾纠纷多部门联动调处,让治理举措精准贴合群众需求,成功激活了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
    

在实际治理过程中,居民与物业公司的纠纷往往是困扰小区居民的常见难题,鸿城街道某小区就曾面临这样的困境。该小区因物业公司催缴物业费未果,将业主起诉至法院后,直接撤出了小区,导致小区管理陷入“真空”状态。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鸿城街道综治中心迅速行动,主动联动司法、民政、住建等多个部门,依托“和合365理事中心”平台,第一时间组织居民代表,共同商议组建业主委员会的具体事宜。为彻底化解矛盾,综治中心还进一步联合南关区人民法院、长房物业及业主代表,召开“圆桌议事会”,通过多方沟通、坦诚协商,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有效解决了小区的管理难题。
    

除了这类涉及多方利益的复杂纠纷,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同样是关注的重点。
    

不久前,张先生就满脸愁容地向网格长求助,反映楼下赵先生所养的宠物狗在夜间狂吠不止,严重影响自己的正常休息,他多次主动沟通都吃了“闭门羹”。网格长在了解情况后,立即将问题反馈至南岭街道综治中心。南岭街道综治中心迅速联动专职调解员介入处理,上门后耐心倾听双方诉求,从邻里和谐的角度出发进行劝导。最终,赵先生理解了张先生的困扰,主动将狗笼移至室内并安装了止吠器,矛盾纠纷得以平息,南岭街道综治中心也实现了“小事不出格、综治暖民心”的治理目标。
    

像这样精准解决群众诉求的案例,在南关区各级综治中心还有很多。鸿城街道综治中心通过“民情恳谈日”、网格长入户走访、微信群线上征集等多种方式,广泛收集群众的民生诉求,并培育出了“老书记调解室”“王敏工作室”等品牌调解室,做到了“专业事交给专业人办”,提升了矛盾化解的效率与质量;民康街道综治中心另辟蹊径,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的作用,通过引导居民主动参与社区管理,成功解锁了老旧社区的“幸福密码”,让曾经存在脏、乱、差问题的小区面貌一新,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自强街道综治中心也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以城市精细化管理为主题的“板凳会”活动,积极号召居民代表与相关职能部门围坐在一起,共同商议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良策……这些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治理方式,将专业力量与群众需求紧密对接,在轻松的氛围中化解矛盾,在真诚的沟通中消除分歧,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法治护航提升治理公信力
    

“这是民法典关于相邻权和侵权责任的规定。您看第二百八十八条明确写着‘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而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条指出,侵害他人财产需按实际损失赔偿。”
    

前段时间,在南岭街道综治中心,法律顾问正为因遭遇火灾而受损的住户们解释法律条款:“该起火灾经专业机构认定,是301室的孔先生不当用火引起的,根据消防法第五十一条确定的权责,责任方应当对周边6户的浸水墙面、地板等实际损失予以赔偿。”调解中,法律顾问依据法条制定了精准的赔付方案,说服责任方依法赔偿,最终促成7户居民签订了调解协议。
    

基层治理,法治是保障。南关区三级综治中心始终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化解矛盾纠纷,让依法办事成为其鲜明的底色,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公信力。
    

南关区三级综治中心发挥普法宣传的职能作用,组建了由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等为成员“法治宣讲团”,常态化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南岭街道综治中心联合东北师范大学、出入境管理局等单位,面向外国留学生,成立了“外国留学生服务驿站”,定期举办法律宣传活动;鸿城街道依托“和合365理事中心”,举办“法治讲堂”,培育“和合”文化;各乡镇(街道)综治中心结合地域特点创新普法形式,定期开展普法活动,形成了法治宣传遍地开花的良好局面。


科技支撑拓展治理新路径
    

南关区依托大数据平台、移动终端等现代科技手段,为三级综治网络插上了“智慧翅膀”,推动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您好,您反映的小区垃圾清运不及时问题,已派单给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预计2个小时内处理完毕。”在桃源街道综治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南关区数字化综合服务云平台,快速提交群众诉求,形成工单进行流转处置,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以前投诉问题得打多个电话,还不知道进度,现在在云平台上就能看到谁在办、办到哪儿了,特别透明。”来桃源街道办事的居民刘先生说。
    

在南岭街道综治中心,大厅入口处的一台“智能法律服务”终端格外显眼,群众拿起麦克风,通过终端内设的AI律师功能,说出相关问题,就能依托数据资源获得专业解答。
    

“我想咨询工伤赔偿问题,AI律师迅速给我提供了维权方案,10分钟就解答了我的疑问。”居民张先生满意地说。
    

“智能法律服务”终端收录了海量调解案例和法律法规,能快速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为工作人员提供调解方案和建议,有效解决了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不均、信息不畅等难点和痛点问题。
    

鸿城街道综治中心利用大数据对辖区内易引发矛盾的领域进行数据分析,提前组织“顾问团”入户走访,预判风险点、制定预案。去年辖区某舞蹈队活动影响周边居民休息,该综治中心提前介入协调,为舞蹈队更换健身场地同时,在小区空置地段安装了健身器材,事情至此圆满解决。
    

织网连心守平安,赋能治理惠民生。南关区委政法委将继续以三级综治中心为载体,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基层治理的各环节,用机制创新破难题,凭群众力量聚合力,靠科技赋能提效能,让平安底色更浓,群众的幸福感更可持续,为南关区的基层善治写下更加生动的注脚。

分享到:
吉林省长安网
吉林省长安网

主办单位: 中共吉林省委政法委员会 吉ICP备10201797号-3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