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队伍建设
坚持以“党建+X”为引领 打造通化司法行政特色党建品牌

    今年以来,通化市司法局立足“一个统筹,四大职能”布局定位,始终坚持“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把党建工作融入“十大行动、百项工程”目标任务,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不断拓宽“党建+”内涵,利用党建+学习、党建+管理、党建+服务等“党建+X”载体,打造具有司法行政特色的党建工作品牌,真正让党建工作“活”起来、党建品牌“强”起来。


    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制定《2020年度通化市司法局党的建设主要工作》《2020年度中共通化市司法局党组意识形态工作安排》《2020年度通化市司法局理论武装安排意见》等,采用示范引领学、专题培训学、灵活形式学等方式,组织局所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党章党规及省、市重要文件精神等内容。通过组织文艺汇演、观看红色影视资料、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形式,不断强化党的理想信念、党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学习教育,切实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党建+党员队伍建设。结合“扛起担当、贡献力量”主题实践活动、“解放思想再深入、全面振兴新突破”教育实践活动和“三看四比五带头”专项行动,积极组织开展典型培树、文明窗口创建、党支部创星等工作,全面激发广大党员干部见贤思齐、敬业奉献、担当作为的政治热情。通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通报各类违法违纪典型案例等形式,不断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切实将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要求烙印在广大党员干部心中。同时,结合省、市政法系统“解决纪律规矩突出问题 纯洁政法队伍”专项整治工作和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岗位大练兵活动,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管理,严格干部监督,压紧压实全面从严管党治警主体责任,不断纯洁司法行政队伍。


   


    党建+中心重点工作。坚持以党建与业务融合为目标,积极助力“十大行动 百项工程”。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扎实开展行政立法和合法性审查,全面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深入推进普法依法治理。继集安市被中央依法治市委员会命名为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后,积极推荐通化市和4个县区为省级综合示范创建候选地区。主动与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衔接、与各部门沟通协调,科学合理拟定立法项目。积极参与2个地方性法规草案的起草审议。审查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55件、行政规范性文件11件、其他文件50件,提出意见和建议200余条。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组织全市50个行政执法部门和驻通中省直单位科学编制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共梳理清单事项534项。全力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工程,对全市各部门上报的《取消证明事项清单》和《保留证明事项清单》进行全面法制审核,对照国家部委和省政府公布的有关清单近千项内容,提出近200条审核意见,确保市政府依法决策。深入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制定印发《通化市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清单》,促进普法工作有效落实。联合市委宣传部圆满完成全市“七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创新“智慧戒毒”,市戒毒所被评为全国31个“智慧戒毒所”示范单位之一。




    党建+精准法律服务。坚持以全面深化普法与社会依法治理为抓手,积极整合各类资源,搭建覆盖全业务、贯穿全链条的法律服务网络,提供精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不断提升社会主体的法治获得感。2020年,承办法律援助案件786件;受理仲裁案件200余件,标的额1亿余元;办理公证5678件,司法鉴定195件;解答各类咨询1万余人次;依托律师事务所设立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中心,与企业召开座谈会25次,和20家企业的近260名管理者进行了面对面交流互动,出具“法治体检报告”20余份;组建《民法典》律师宣讲团,开展“民法典七进”活动,全市已宣讲百余场次,惠及万人以上。





    党建+志愿服务活动。坚持以“红色领航新发展行动”、联学联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创建为契机,建立通化司法志愿者协会,组建“法律服务志愿队”、“律师志愿服务团”、“红色发展服务团”等,注册志愿者80余人,深入学校、社区、车站广泛开展法律宣讲、疫情防控、道德宣传、环境清理等志愿服务活动,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疫情防控期间,在全市市直机关中率先成立了一线临时党支部3个,组建党员先锋突击队6支,设立党员先锋岗68个,党员参与卡点执勤86人次,排查外地来通车辆610辆。在与其他部门(单位)驻站联防联控的62天里,共接送列车1千余趟,接送旅客8万余人,发现并妥善处置发热旅客10余人,让党旗在“战疫”一线高高飘扬。



分享到:
通化市长安网

主办单位: 中共吉林省委政法委员会 吉ICP备10201797号-3